一級建筑師輔導精華:雨水集合及處理

字號:

第五節(jié) 雨水集合及處理
    一、雨量計算
    雨量是設計室內(nèi)雨水系統(tǒng)最基本的數(shù)量,按照規(guī)定應以當?shù)乇┯陱姸裙?,按降雨持續(xù)時間5min計算雨水量,暴雨強度公式應根據(jù)計算重現(xiàn)期而定。
    經(jīng)一定長的雨量觀測資料統(tǒng)計分析,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強度的降雨出現(xiàn)一次的平均間隔時間為重現(xiàn)期,其單位通常以年表示。一般性建筑物的屋面設計重現(xiàn)期為2~5年,即每2~5年都出現(xiàn)一次的降雨。重現(xiàn)期越大,則標準越高。
    二、屋面雨量匯集
    (1)屋面的匯水面積應按屋面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2)除計算平面面積外,應考慮側墻上的雨水下流,側墻匯水面積按側墻面的50%,折算成平面面積。
    (3)屋面雨水收集應通過雨水斗收集,雨水斗應設在雨水天溝內(nèi)。
    (4)雨水管應盡量設置在室外。
    三、雨水斗的布置
    (1)在以伸縮縫或沉降縫為屋面雨水分水線時,應在縫的兩側各設一個雨水斗。
    (2)防火墻的兩側各設一個雨水斗。
    (3)雨水斗應設在冬季易受室內(nèi)溫度影響的屋頂范圍內(nèi)。
    (4)雨水斗與屋面連接處必須做好防水處理。
    (5)雨水系統(tǒng)宜采用單斗排水,當采用多斗時,接人同一懸吊管上的各雨水斗應設在同一標高層上,且雨水斗數(shù)量不多于4個。
    (6)雨水斗的間距由計算決定,一般間距12~24m。
    (7)接入多斗懸吊管的立管頂端不得設置雨水斗。
    (8)曬臺、屋頂花園等供人們活動的屋面上,宜設置平地面式雨水斗。
    (9)雨落管管徑,一般不小于l00mm,陽臺及窗井,可選用50mm。
    四、雨水系統(tǒng)的選用和敷設的布置原則
    屋面雨水系統(tǒng)分為外排水系統(tǒng)、內(nèi)排水系統(tǒng)和混合式排水系統(tǒng)。
    1.外排水系統(tǒng)
    雨水系統(tǒng)各部分均敷設在室外,室內(nèi)不會由于雨水系統(tǒng)的設置而產(chǎn)生水患。
    (1)檐溝外排水用于小型低層建筑,室外一般不設雨水管渠,一般在建筑物的兩側,每隔15~20m設直徑90~l00mm的雨落管一根,其匯水面積不超過250m2;陽臺上可用50mm的排水管。管道可用26號鍍鋅鋼板制作,也可用鑄鐵管、UPVC管和玻璃鋼管。
    (2)天溝外排水用于大面積廠房屋面排水,室外常設有雨水管渠,天溝外排水時,天溝長度不宜大于50m,天溝坡度不宜小于0.003,管道可采用鑄鐵管或UPVC管。
    2.內(nèi)排水系統(tǒng)
    可分為封閉系統(tǒng)和敞開系統(tǒng)。系統(tǒng)由天溝、雨水斗、連接管、懸吊管、立管及排出管組成。
    3.懸吊管安裝注意事項
    (1)懸吊管應沿墻、梁或柱用懸吊環(huán)與之固定。
    (2)懸吊管長度超過15m時,應設置檢查口,檢查口間距不宜大于20m,且應布置在便于維修操作處。
    4.雨水排水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高層建筑宜采用承壓塑料管及金屬管。
    五、道路雨水口的布置原則
    (1)雨水口的設置應根據(jù)道路(廣場)情況,街坊及建筑情況,地形情況(應特別注意匯水面積較大、地形低洼的積水點),土壤條件,綠化市政部門要求,降雨強度,以及雨水口的排水能力等因素決定。
    (2)雨水口宜設置在匯水點(包括集中來水點)上和截水點上、十字路口處,應根據(jù)雨水徑流情況布置雨水口,雨水口不宜設置在道路分點上、地勢高的地方、道路轉(zhuǎn)彎的曲線段、建筑物門口、停車站前及其他地下管道上等。
    (3)設置間距:一般為25~60m,通常取30m。
    (4)雨水管最小管徑宜為300mm,最小坡度為0.002,雨水口連接管管徑不宜小于200mm,坡度不小于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