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5篇

字號:

在解奧數(shù)題時,經(jīng)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問題能否轉化成舊問題解決,化新為舊,透過表面,抓住問題的實質,將問題轉化成自己熟悉的問題去解答。轉化的類型有條件轉化、問題轉化、關系轉化、圖形轉化等。以下是整理的《六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六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
    1、某工會男女會員的人數(shù)之比是3:2,分為甲乙丙三組,已知甲乙丙三組人數(shù)之比是10:8:7,甲組中男女比是3:1,乙組中男女比是5:3。求丙組男女人數(shù)之比
    答案
    設男會員是3N,則女會員是2N,總人是:5N
    甲組有:5N*10/[10+8+7]=2N,其中:男:2N*3/4=3N/2,女:2N*1/4=N/2
    乙級有:5N*8/25=8/5N,其中男:8/5N*5/8=N,女:8/5N*3/8=3/5N
    丙級有:5N*7/25=7/5N
    丙級中男有:3N-3N/2-N=N/2,女有:2N-N/2-3/5N=9/10N
    那么丙組中男女之比是:N/2:9/10N=5:9
    2、甲乙丙三個村合修一條水渠,修完后,甲乙丙村可灌溉的面積比是8:7:5原來三個村計劃按可灌溉的面積比派出勞力,后來因為丙村抽不出勞力,經(jīng)協(xié)商,丙村應抽出的勞力由甲乙兩村分擔,丙村付給甲乙兩村工錢1350元,結果,甲村共派出60人,乙村共派出40人,問甲乙兩村各應分得工錢多少元?
    答案
    根據(jù)甲乙丙村可灌溉的面積比算出總份數(shù):8+7+5=20份
    每份需要的人數(shù):(60+40)÷20=5人
    甲村需要的人數(shù):8×5=40人,多出勞力人數(shù):60-40=20人
    乙村需要的人數(shù):7×5=35人,多出勞力人數(shù):40-35=5人
    丙村需要的人數(shù):5×5=25人或20+5=25人
    每人應得的錢數(shù):1350÷25=54元
    甲村應得的工錢:54×20=1080元
    2.六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
    1、育才小學原來體育達標人數(shù)與未達標人數(shù)比是3:5,后來又有60名同學達標,這時達標人數(shù)是未達標人數(shù)的9/11,育才小學共有學生多少人?
    答案
    原來達標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
    3÷(3+5)=3/8
    現(xiàn)在達標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
    9/11÷(1+9/11)=9/20
    育才小學共有學生
    60÷(9/20-3/8)=800人
    2、小王,小李,小張三人做數(shù)學練習題,小王做的題數(shù)的一半等于小李的1/3,等于小張的1/8,而且小張比小王多做了72道,小王,小張,小李各做多少道?
    答案
    設小王做了a道,小李做了b道,小張做了c道
    由題意1/2a=1/3b=1/8c
    c-a=72
    解得a=24b=36c=96
    3、甲乙二人共同完成242個機器零件。甲做一個零件要6分鐘,乙做一個零件要5分鐘。完成這批零件時,兩人各做了多少個零件?
    答案
    設甲做了X個,則乙做了(242-X)個
    6X=5(242-X)
    X=110
    242-110=132(個)
    答:甲做了110個,乙做了132個
    3.六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
    1、甲、乙、丙三人依次相距280米,甲、乙、丙每分鐘依次走90米、80米、72米。如果甲、乙、丙同時出發(fā),那么經(jīng)過幾分鐘,甲第一次與乙、丙的距離相等?
    答案與解析:
    甲與乙、丙的距離相等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乙追上丙時;另一種是甲位于乙、丙之間。
    (1)乙追上丙需:280(80-72)=35(分鐘)。
    (2)甲位于乙、丙之間且與乙、丙等距離,我們可以假設有一個丁,他的速度為乙、丙的速度的平均值,即(80+72)2=76(米/分),且開始時丁在乙、丙之間的中點的位置,這樣開始時丁與乙、丙的距離相等,而且無論經(jīng)過多長時間,乙比丁多走的路程與丁比丙多走的路程相等,所以丁與乙、丙的距離也還相等,也就是說丁始終在乙、丙的中點。所以當甲遇上丁時甲與乙、丙的距離相等,而甲與丁相遇時間為:(280+2802)(90-76)=30(分鐘)。
    經(jīng)比較,甲第一次與乙、丙的距離相等需經(jīng)過30分鐘。
    2、人民路小學操場長90米,寬45米,改造后,長增加10米,寬增加5米?,F(xiàn)在操場面積比原來增加多少平方米?
    答案與解析:用操場現(xiàn)在的面積減去操場原來的面積,就得到增加的面積,操場現(xiàn)在的面積是:(90+10)×(45+5)=5000(平方米),操場原來的面積是:90×45=4050(平方米)。所以現(xiàn)在比原來增加5000-4050=950平方米。
    (90+10)×(45+5)-(90×45)=950(平方米)
    4.六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
    1、有25本書,分成6份,每份至少1本,且每份的本數(shù)都不相同。問有多少種分法?
    答案:5種。
    詳解:從上面分析知,把6份的書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最少一份為1本,因此下面的枚舉應從第二小的本數(shù)來入手。若第二小的本數(shù)是3本,則6份本數(shù)至少有1+3+4+5+6+7=26本,因此第二小的本數(shù)應為2本。
    這樣再枚舉如下:1+2+3+4+5+10;1+2+3+4+6+9,1+2+3+4+7+8;1+2+3+5+6+8;1+2+4+5+6+7。上面枚舉是按第三本的本數(shù)從3到4枚舉的。因此一共5種不同分法。
    2、把1至2005這2005個自然數(shù)依次寫下來得到一個多位數(shù)123456789……2005,這個多位數(shù)除以9余數(shù)是多少?
    答案與解析:
    首先研究能被9整除的數(shù)的特點:如果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這個數(shù)也能被9整除;如果各個位數(shù)字之和不能被9整除,那么得的余數(shù)就是這個數(shù)除以9得的余數(shù)。
    解題:首先,任意連續(xù)9個自然數(shù)之和能被9整除,也就是說,一直寫到2007能被9整除。所以答案為1。
    5.六年級小學生奧數(shù)題
    1、甲、乙兩名運動員在周長4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上進行10000米長跑比賽,兩人從同一起跑線同時起跑,甲每分鐘跑400米,乙每分鐘跑360米,當甲比乙整整一圈時,兩人同時加速,乙的速度比原來快1/4,甲每分鐘比原來多跑18米,并且都以這樣的速度保持到終點。問:甲、乙兩人誰先到達終點?
    2、某學校學生計劃乘坐旅行社的大巴前往郊外游玩,按照計劃,旅行社的大巴準時從車站出發(fā)后能在約定時間到達學校,搭載滿學生在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已知學校的位置在車站和目的地之間,大巴車空載的時候的速度為60千米/小時,滿載的時候速度為40千米/小時,由于某種原因大巴車晚出發(fā)了56分鐘,學生在約定時間沒有等到大巴車的情況下,步行前往目的地,在途中搭載上趕上來的大巴車,最后比預定時間晚了54分鐘到達目的地,求學生們的步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