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應對公務員考試“怪題” 備考時需素質+技巧

字號:

今年很多地方的公務員考試都出現(xiàn)一些很有新意的考題,比如遼寧公務員考試中的“評劇的發(fā)源地到底是哪?《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重慶考題中出現(xiàn)了諸如“菠菜怎么炒?”“水價怎么調?”等怪題。面對這樣的考題,很多學生都表示題目看似簡單,但答起來還是有些摸不著頭緒。
    公務員崗位需“通才”
    新意考題重考“知識面”
    在過去的傳統(tǒng)公務員考試模式中,常識部分的考察一直比較偏重“法律常識”,但這樣的題目設置很容易造成某種“先天性的不公平”。即如果是“法律專業(yè)的考生”與“非法律專業(yè)的考生”同時競聘同一崗位時,則“法律專業(yè)的考生”將明顯占據(jù)優(yōu)勢,這就違背考試的公平原則。因此,這兩年的“常識題”基本上都是側重考察考生的“知識面”,因此就出現(xiàn)了這些不需要“專業(yè)背景”的所謂的比較有新意的“新型常識題”。
    考題有不斷創(chuàng)新趨勢
    備考需“素質”+“技巧”
    對于這類有新意的題目,有同學覺得這樣的題目很能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華南理工大學的小蔣同學告訴記者,自己打算明年參加公務員考試的,看今年的趨勢,自己平時要多注重生活常識,知識面越廣越才可以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建議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需要“素質”+“技巧”,不能單純依賴技巧。知識面的擴充是必然的,至少需要了解一下“本省的一些風土人情”,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識”及“科技常識”。而備考時間也要因人而異,平時“博覽群書”型的考生,復習時間就可以短些。而平時涉獵面比較窄的考生,千萬不要寄望“短期突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彌補十幾年“涉獵面不廣”的“基礎性缺失”,確實需要加倍的努力。
    公務員命題在未來幾年將一直處于“不斷創(chuàng)新”的局面,題目考查范圍將不斷擴大。對于這些“相對比較生僻的”知識點,往往也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才會被考生所“學習”的,所以復習的側重點還是要在主要典型的題目部分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