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精講五(9)

字號:

4.出血
     概念:指血液逸出血脈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血熱、氣虛、外傷及瘀血內阻等所致。
    表現(xiàn):可見吐血、衄血、尿血、皮膚斑疹、月經(jīng)提前量多等癥。此離經(jīng)之血不得及時消散或排出,蓄積體內,則為瘀血。瘀血停積體內,則又可引發(fā)多種病理變化。若突然大量出血,則氣隨血脫,可引發(fā)全身功能衰竭。
    (三)津液代謝失常
     1.津液不足
     概念:指機體津液虧少,致使臟腑、形體、官竅、皮毛失其滋養(yǎng)、濡潤和充盈,從而產(chǎn)生一系列干燥枯澀的病理狀態(tài)。
     形成:多因外感溫熱或燥熱之邪煎灼津液,或邪熱內生,如陽亢生熱,或五志化火耗傷津液;或大熱、多汗、吐瀉、多尿、失血及大面積燒傷等耗傷津液;或過用、誤用辛燥之劑而傷津;或體虛津液生成不足,或久病耗傷等,致使津液虧耗而發(fā)病。
     表現(xiàn):傷津為主,可見口渴引飲,口、鼻、皮膚干燥,目陷螺癟,大便干燥秘結,小便 短少,甚則轉筋等癥。傷液為主,則可見舌光紅無苔或少苔,唇舌干燥而不欲飲,形瘦肉 脫,肌膚毛發(fā)枯槁,其則動風而見肉胸,手足震顫、蠕動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