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xué)習(xí)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是這個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終考試時看到成效,如果對某一科目感興趣或者有天賦異稟,那么學(xué)習(xí)成績會有明顯提高,若是學(xué)習(xí)動力比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積極的影響或刺激,分數(shù)也會大幅度上漲。高三頻道為你準備了《高三上冊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希望助你一臂之力!
1.高三上冊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宋詞和宋詩
①以蘇辛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其詩、文、字畫都有極高成就。與其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著有《蘇東坡集》。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字務(wù)觀,號放翁,著有《劍南詩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
②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3、宋人話本話本是“說話”藝人的底本、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內(nèi)有水滸故事)《三國志平話》(后演進為《三國演義》)。
2.高三上冊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處室: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居家過日子,共同生活)
2、饜:則必饜酒肉而后反(滿足,飽食)
3、瞷:吾將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
4、墦:卒之東廓墦間(墳?zāi)?
5、善:通國之善弈者也(擅長,動詞)
6、誨:使弈秋誨二人弈(教,動詞)
二、通假字
1、反:則必饜酒肉而后反(通"返",回來)
2、蚤:蚤起(通"早",早上)
3、施:施從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這里指暗中跟蹤)
4、為:為是其智弗若與?(通"謂"認為)
三、一詞多義
1、之:
①吾將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詞,后者是動詞,去,往)
②之祭者,乞其余(向,介詞)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代事情的真相)
④又顧而之他(到,往,動詞)
⑤通國之弈者也(的,助詞)
2、施:
①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蹤)
②施施從外來(喜悅自得的樣子)
③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施行,實行,動詞)
④妾不驅(qū)使,徒留無所施(用處,動詞)
2、卒:
①卒之東郭蕃間(終于,最后,副詞)
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士兵,名詞)
③初,魯肅聞劉表卒(死亡,動詞)
④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通"猝",突然)
四、詞類活用
1、富貴:則盡富貴也(形作名,富貴的人)
2、立:遍國中無與立談?wù)?動作狀,站著)
3、驕:驕其妻妾(形作使動,使……驕傲)
五、句式
1、此其為饜足之道也。(判斷句)
2、而相泣于中庭(介賓短語后置)
3、而良人未之知也(賓語前置)
4、惟弈秋之為聽(相當于"惟弈秋是聽",賓語前置)
5、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判斷句)
六、難句翻譯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認為是這人的智力比不上(他)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惟弈秋之為聽。
譯:完全按照弈秋說的去做。
3.高三上冊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A、詞類活用
(1)鼓樂(名詞用作動詞,演奏)
(2)與少樂樂(形容詞用作名詞,少數(shù)人)
(3)則王矣(名詞用作動詞,統(tǒng)一天下)
B、古今異義
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女兒;今指男子的配偶。
C、一詞多義
鼓:
(1)一鼓作氣(擊鼓)
(2)微風(fēng)鼓浪(振動)
(3)今王鼓樂于此(演奏)
(4)噌洪如鐘鼓不絕(樂器的一種)
疾: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痛恨)
(2)疾首蹙(安頁)(痛)
(3)疾風(fēng)知勁草(猛烈的)
(4)聲非加疾(強)
D、通假字
(1)直好世俗之樂耳(通“只”)
(2)可得聞與(通“歟”)
(3)吾王之好田獵(通“畋”)
E、特殊句式
(1)暴見于王(被動句)
(2)王嘗與莊子以好樂(狀語后置)
4.高三上冊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一、通假字
1、無以,則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則廢釁鐘與(本文有多處):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
3、王說:說,通“悅”,高興
4、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樣
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語氣詞,相當于“了”
7、蓋亦反其本矣:蓋,通“盍”,何不;反,通“返”,回、歸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訴”,控訴、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張開羅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
1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頭發(fā)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異義
1、吾何愛一牛:愛,吝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國,指中原一帶
6、然后從而刑之:從而,接著就
三、詞類活用
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聞,使動,使……聽到
2、危士臣:危:使動,使……受到危害
3、朝秦楚:朝,使動,使……來朝見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5、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的食物
6、輕暖不足于體與: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服
7、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
8、寡固不可以敵眾: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多的國家
9、弱固不可以敵強: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強,形容詞作名詞,強大的國家
10、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老②,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詞作動詞,愛護;幼②,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詞作動詞,作榜樣
14、然后從而刑之:刑,名詞作動詞,處罰
15、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
四、特殊句式
判斷句
1、是乃仁術(shù)也
2、夫子之謂也
3、是誠不能也
4、是折枝之類也
5、是罔民也
被動句
百姓之不見保:見,表示被動
省略句
1、臣聞之(于)胡龁曰
2、將以(之)釁鐘
3、將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賓語前置句
1、臣未之聞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臣未聞之也”,之,代詞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詞
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賓作用
4、何由知吾可也: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5、牛何之: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牛之何”,此處之是動詞,去、往
6、何以異: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即“以何異”
7、夫子之謂也:即“謂夫子也”,之,起提賓作用
8、然則一羽之不舉:即“不舉一羽”,之,起提賓作用
9、輿薪之不見:即“不見輿薪”,之,起提賓作用
狀語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構(gòu)怨于諸侯:即“于諸侯構(gòu)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樹之以桑:即“以桑樹之”
主謂倒置句
1、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即“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
2、若是其甚與
五、一詞多義
1、道
(1)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講述)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
(3)道芷陽間行(取道)
(4)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規(guī)律、途徑)
(6)會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誠
(1)誠有百姓者(的確)
(2)是誠何心也(真的)
(3)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真誠)
(4)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3、聞
(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使……聽到)
(2)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3)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到)
(4)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聽到)
(5)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聽到)
(6)聞雞起舞聞風(fēng)而動聞過則喜(聽到)
(7)(廉頗)以勇氣聞于諸侯(聞名)
(8)(諸葛亮)不求聞達于諸侯(聞名)
(9)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文獻)
(10)(屈原)博聞強識(見聞)
4、是
(1)是誠何心哉!(這)
(2)是乃仁術(shù)也!(這)
(3)是以后世無傳焉(這)
(4)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這)
(5)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這)
(6)是心足以王矣(這)
5、蓋
(1)蓋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為什么不)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車蓋,蓋子)
(3)枝枝相覆蓋(遮蓋,掩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勝過,超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
(6)顏淵、子路侍。子曰:蓋各言爾志?(同“盍”,何不,為什么不)
6、其
(1)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設(shè),如果,連詞)
(2)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表反問,難道)
(3)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測,大概)
(4)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表祈使,還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表加強語氣)
(6)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表選擇,還是)
(7)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表選擇,還是)
(8)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祈使語氣,一定)
5.高三上冊語文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
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3度義而后動(考慮)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tài))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12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過)
13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而墨子非之(責(zé)怪,反對)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除非,除了)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6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復(fù)
1昭王南征而不復(fù)(返回。回來)
2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恢復(fù))
3明年復(fù)攻趙,殺二萬人(再,又)
4山重水復(fù)疑無路(重復(fù))
5王辭而不復(fù)(回答)
6有北面復(fù)匈奴之志。(報復(fù))
7沛幸得復(fù),豐未得復(fù)。(免除賦稅徭役)
8復(fù)之以掌,虛若無物。(通'覆',遮蓋,蓋上)
9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復(fù)算,追究)
負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擔(dān)負,使……承擔(dān))
3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對不起,辜負)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失敗)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責(zé)。(虧欠,拖受,責(zé)通“債”)
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
2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器物上的蓋子)
3覆蓋周密無際(遮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壓倒,勝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約)
6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連接上文,表示原因)
7蓋鐘子期死,伯樂終身不復(fù)鼓琴(發(fā)語詞,不譯)
8蓋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肯定判斷、原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