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代理人輔導土地勘測定界

字號:

一、土地勘測定界的概念:是指根據(jù)土地征用、劃撥、出讓、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規(guī)劃及土地開發(fā)整理復墾等工作的需要,實地界定項目用地范圍、測定界址位置、調繪土地利用現(xiàn)狀、計算用地面積的技術服務性工作。
    二、土地勘測定界工作的意義:保障用地審查,使用地審批工作更加科學、制度、規(guī)范,健全用地的準入制度,使項目用地依法、科學、集約和規(guī)范,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保障耕地保護制度。
    項目的初步設計論證至審查報批時,需要勘測定界。
    三、土地勘測定界的技術依據(jù):《城鎮(zhèn)地籍調查規(guī)程》、《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技術規(guī)程》、《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技術規(guī)程》、《全球定位系統(tǒng)城市測量技術規(guī)程》、《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技術規(guī)定》、《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guī)定》、《全國土地分類》(試行)及(過渡期適用)等。
    四、土地勘測定界的特點:包括調查與測繪,除具有一般地籍管理工作的特點外,還有:綜合性(地籍調查、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和放樣測量);專門性(為用地審批服務);精確性;及時性;法律性。
    五、土地勘測定界的原則:符合法律的原則;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符合地籍信息管理的原則;符合充分應用地籍資料的原則;符合有效檢核的原則。
    六、土地勘測定界的一般工作程序:準備、外業(yè)、內業(yè)、成果檢查驗收及歸檔。
    七、土地勘測定界的權屬調查:包括用地范圍內的占用各權屬單位的用地界線和權屬狀況調查。注明權屬單位的用地界線(包括行政界線)與用地范圍線交點的位置,并文字說明或丈量相關距離??睖y定界外業(yè)調查中的權屬調查主要是權屬性質和權屬來源調查。其程序和方法為:室內工作和實地調查。見書P192。
    無爭議的土地權屬界線,填寫土地權屬界線協(xié)議書,有爭議的,填寫土地爭議緣由書,一式三份。
    八、權屬調查的具體規(guī)定:
    指界:沒明確國有使用者的,集體所有的指界;有明確的,雙方指界;有邊界協(xié)議、正式文件或國有土地使用證的,直接引用,不再調查、指界和簽協(xié)議;依法征用的、調整土地的,直接引用,不;誤劃和錯劃的,依法糾正;對容易產生錯誤、不易判讀的界址點應進行點位注記。
    界址點設置:建設用地界線的拐點、用地界線與行政界線的交點應設置界址點;基本農田界線與用地界線的交點;國有土地與集體土地的分界線與用地界線的交點。
    九、地類調查:室內預判和實地調繪
    1、地類及地類界線的調繪:在圖上以點線表示,并與用地界線形成封閉圖形。
    2、基本農田界線的調繪:
    3、農用地轉用范圍線的調繪:
    十、界址點放樣:
    1、確定界址點的放樣元素。建設項目用地條件提供擬用地界址點坐標的;提供相對于控制點及地物點的距離和角度等有關數(shù)據(jù)的;只提供用地圖紙的。
    2、實地放樣。極坐標法、前方交會法、長度交會法。
    3、界址樁的設置。直線150m。有混凝土、帶帽鋼釘和噴漆界址樁三類。原則上先埋樁后測量。
    4、界址點的編號及點之記。一般為J1、J3等。與權屬界線交的,S、E、A、C、J、G
    十一、界址測量:一般采用極坐標法,、
    十二、土地勘測定界圖的編制:精度高,反映用地周邊的土地利用狀況。
    1、圖的內容:界址點、用地界線;用地范圍內的行政界線、權屬界線;地上物、地貌、地類界線及文字注記;用地范圍內占用各權屬單位土地面積及地類面積(分子是面積、分母是地類編號或權屬單位名稱);基本農田界線和農用地轉用范圍線;數(shù)學要素。
    2、圖的繪制: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大的;可不小于1:10000。圖幅面為50cm*50cm或50cm*40cm。界址點位置用直徑0.8mm的紅色圓圈表示,編號為1、2、3或字母加編號。項目用地邊界線用0.2-0.4mm的紅色實線表示;基本農田用綠色實線;農用地轉用為黃色實線;地類界線為直徑0.3mm、點間距1.5mm的點線表示。
    十三、土地勘測定界面積量算和匯總
    1、方法:坐標法;幾何圖形法;求積儀法。
    2、原則與精度:分級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級匯總的原則。
    3、數(shù)據(jù)匯總:地類統(tǒng)計。不同的權屬地塊分別列表量算統(tǒng)計、匯總。
    十四、撰寫土地勘測定界技術報告:勘測定界技術說明;勘測定界表;勘測定界面積表和土地分類面積表;用地地理位置圖;界址點坐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