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今年公布的高校預估分數(shù)線,孩子不幸‘中招’——原本在二本里占優(yōu)的成績,卻落到三本錄取……”近日,武昌學生家長薛女士感嘆,部分院校公布的錄取線太不靠譜。每年高考中,與薛女士有著同感的考生家長不占少數(shù),他們最怕的莫過于院?!暗凸馈狈謹?shù)線,孩子“慕名”而去,結果上線落榜中了招。
過半院校預估線失準
6月28日,武漢市第22屆高招咨詢會舉行,各批次109所高?,F(xiàn)場公布了預估線。與省招辦最終公布的第一志愿投檔線對比,預估線基本準確(誤差在5分以內)的有46所,失準的達63所,其中高估的有15所,低估的多達48所。
按說,在此次咨詢會之前,我省已經公布了全省考生一分一段表和我省各批次分數(shù)線,但部分院校的預估線多數(shù)還是顯得不太靠譜。從今年的情況看,一本院校預估準確程度相對而言,二本、三本及四批院校(多為本省院校)低估的比例較大,有的院校的預估線比實際投檔線低了五六十分!
采訪中,有高校招生人員介紹,目前,我省高?;静捎梅謹?shù)差預估法和排名預估法來預估本校錄取線。其中,排名預估法,一般適用于同批次中的,全國高校中如北大、清華等,省內學校中如武大、華中大等。具體做法就是根據(jù)歷年錄取慣例,確定在全省理科或文科排名多少名以內的考生,將會被該校錄取。
其他的學校則多半采用分數(shù)差預估法,即根據(jù)近幾年錄取分數(shù)線情況,參考當年省定批次線,大致預估出該校錄取線與省定線之間的差距。
預估線不準原因何在
對于考生和家長而言,最怕的莫過于院校低估預估線,預估線低估了就意味著生源爆滿,最終水漲船高,將院校的實際投檔線抬高,使得大量考生上線落榜。采訪中,不少家長詢問:能否將院校的預估行為進行規(guī)范?對此,我省有招考人士表示“不太現(xiàn)實”,暫不具操作性。
該人士分析稱,高校投檔線形成,與填報志愿的考生數(shù)、分數(shù)分布及招生計劃有關。在考生未填報志愿前不可能完全準確預估出分數(shù),這是預估線容易失準的主要原因,也是知分填報志愿存在的風險。
此外,多數(shù)高校的預估線是校方招生部門根據(jù)近年招生情況預估形成,這一過程在有的院校是經過開會討論、反復斟酌得出,而有的院校則由招生人員直接對外發(fā)布。另外,出于生源大戰(zhàn)的考慮,我省部分高?!安桓摇备吖李A估線,這也易導致預估線失準。對于院校預估線,招辦只能要求院校慎重、再慎重對待。正因為此,媒體在做相關報道時往往特別強調“僅供參考”。
專家提出“預估公式”
我省志愿填報專家張才生研究了一種省校兩線差均值的方法預測校線。公式為預估校線=當年省線+省校線差均值+保險系數(shù)。張才生解釋說,以上的“省校線差”指院校投檔線與所在批次線的差值;“省校線差均值”指往年省校線差平均值,一般取3到5年的均值;“保險系數(shù)”根據(jù)各批次院校往年線差波動情況測算,波動很小的取5,波動在5到10之間取10,超過10的取15。 比如說,由于省外高校招生計劃較少,加上考生填報志愿時的心理因素,容易形成招生“小大年”現(xiàn)象,考生填報志愿時不得不防。(本報曾刊出供考生及家長參考)
但張才生也明確提出,高校預估線是高校對“理想生源”的期望值,任何預估方式或預估線都只能起到一個預估參考作用,不能對其過于依賴。如此說來,即便知分填志愿,對于多數(shù)考生,仍然多少要靠運氣,也多少有些“冒險”。
(記者趙莉)
過半院校預估線失準
6月28日,武漢市第22屆高招咨詢會舉行,各批次109所高?,F(xiàn)場公布了預估線。與省招辦最終公布的第一志愿投檔線對比,預估線基本準確(誤差在5分以內)的有46所,失準的達63所,其中高估的有15所,低估的多達48所。
按說,在此次咨詢會之前,我省已經公布了全省考生一分一段表和我省各批次分數(shù)線,但部分院校的預估線多數(shù)還是顯得不太靠譜。從今年的情況看,一本院校預估準確程度相對而言,二本、三本及四批院校(多為本省院校)低估的比例較大,有的院校的預估線比實際投檔線低了五六十分!
采訪中,有高校招生人員介紹,目前,我省高?;静捎梅謹?shù)差預估法和排名預估法來預估本校錄取線。其中,排名預估法,一般適用于同批次中的,全國高校中如北大、清華等,省內學校中如武大、華中大等。具體做法就是根據(jù)歷年錄取慣例,確定在全省理科或文科排名多少名以內的考生,將會被該校錄取。
其他的學校則多半采用分數(shù)差預估法,即根據(jù)近幾年錄取分數(shù)線情況,參考當年省定批次線,大致預估出該校錄取線與省定線之間的差距。
預估線不準原因何在
對于考生和家長而言,最怕的莫過于院校低估預估線,預估線低估了就意味著生源爆滿,最終水漲船高,將院校的實際投檔線抬高,使得大量考生上線落榜。采訪中,不少家長詢問:能否將院校的預估行為進行規(guī)范?對此,我省有招考人士表示“不太現(xiàn)實”,暫不具操作性。
該人士分析稱,高校投檔線形成,與填報志愿的考生數(shù)、分數(shù)分布及招生計劃有關。在考生未填報志愿前不可能完全準確預估出分數(shù),這是預估線容易失準的主要原因,也是知分填報志愿存在的風險。
此外,多數(shù)高校的預估線是校方招生部門根據(jù)近年招生情況預估形成,這一過程在有的院校是經過開會討論、反復斟酌得出,而有的院校則由招生人員直接對外發(fā)布。另外,出于生源大戰(zhàn)的考慮,我省部分高?!安桓摇备吖李A估線,這也易導致預估線失準。對于院校預估線,招辦只能要求院校慎重、再慎重對待。正因為此,媒體在做相關報道時往往特別強調“僅供參考”。
專家提出“預估公式”
我省志愿填報專家張才生研究了一種省校兩線差均值的方法預測校線。公式為預估校線=當年省線+省校線差均值+保險系數(shù)。張才生解釋說,以上的“省校線差”指院校投檔線與所在批次線的差值;“省校線差均值”指往年省校線差平均值,一般取3到5年的均值;“保險系數(shù)”根據(jù)各批次院校往年線差波動情況測算,波動很小的取5,波動在5到10之間取10,超過10的取15。 比如說,由于省外高校招生計劃較少,加上考生填報志愿時的心理因素,容易形成招生“小大年”現(xiàn)象,考生填報志愿時不得不防。(本報曾刊出供考生及家長參考)
但張才生也明確提出,高校預估線是高校對“理想生源”的期望值,任何預估方式或預估線都只能起到一個預估參考作用,不能對其過于依賴。如此說來,即便知分填志愿,對于多數(shù)考生,仍然多少要靠運氣,也多少有些“冒險”。
(記者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