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亟需破除地方政府的高考利益

字號:

《湖南省2010年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統一測試合格名單》公示在湖南省教育考試院網站上后,長沙市一名考生家長立刻覺得這份《名單》有問題。經記者調查,這份名單確實明顯地呈現出地區(qū)集中性、學校集中性和項目集中性。(《中國青年報》6月30日)
    高考加分是不是操作出來的,還需要調查確認,但高考加分,與地方利益緊密相關,確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一個地區(qū)有更多考生獲得高考加分,那么意味著在同省的高考競爭中,這一地區(qū)的升學率將大為提高。
    近年來,雖然不少省級政府公開宣布,不再對省內各地區(qū)進行高考升學率排名,但每到高考,各個地區(qū)在總結高考時,都會提到高考上線情況。對于一省來說,每年的升學率,在高校投放計劃時就決定了,不存在用升學率高低來顯示辦教育成績的問題,只存在爭取招生計劃數得力不得力,以及高校配置計劃是否更為均衡、公平的問題,但對于省內各地來說,卻需要努力從省的大盤子里瓜分蛋糕,誰瓜分得多,誰就辦教育成功。
    在高考政績沖動之下,近年來被曝光的高考作弊與違規(guī)加分中,都有當地教育部門的影子,有的甚至是教育局長參與作弊,教育局和學校串通作弊。而在處理高考作弊以及違規(guī)加分時,由于其有為“地方利益著想”的動機,往往被包庇縱容,難以嚴肅處理。由此,高考作弊和加分亂象,就越演越烈。
    如何治理這種地方利益所造成的高考亂象?有關專家的建議是,實行高考異地組考,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異地組考確實可以一定程度加強監(jiān)督和制約,但是,當異地的兄弟彼此串通,那作弊不更隱蔽和嚴重?取消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也很有必要,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怎么辦?在筆者看來,突圍地方利益,還需要從高考制度改革著手。
    從長遠看,高考制度改革,要打破招生錄取中高考分數的剛性作用,而應該只把高考成績作為一項評價因素,形成包括高考分數、中學平時成績、中學特長表現、大學面試考察等多因素在內的多元評價體系。這有利于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測試學生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和潛能,并按照自己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進行錄取。
    從近期看,高考錄取改革,一方面可以賦予高校自主確定是否承認加分的權利,而另一方面,可以從破除地方利益的根基出發(fā),治理地方參與作弊。簡單地說,可以把目前按省分配高考錄取計劃,轉變?yōu)榘吹貐^(qū)分配高考錄取計劃,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將不再需要與其他地方進行高考升學率競爭,升學率排名也就失去了意義。
    (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楊翼(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