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您本科和碩士都念“國際關(guān)系”,怎么終選擇了音樂?
焦元溥:這是非常單純的問題,我可以從主觀和客觀角度來回答你——
我本科到碩士都是念“國際關(guān)系”,申請到的博士班也是國際關(guān)系,但國際關(guān)系這門學科,本質(zhì)上就是一門不斷變化、日日更新的學問。一天不看世界主要報紙,就立刻落伍。問題是,我有那樣的熱忱去天天學習嗎?
臺灣以前的學者,包括我念臺灣大學時的一些授課老師,說實話,很多人的學問只停留在博士畢業(yè)的那一天,然后就不知羞恥地,用同一套過時的把戲,在學校里誤人子弟三四十年。不過在我念書時,這種情況已經(jīng)開始改變,許多中生代的老師展現(xiàn)出令人尊敬的學問與努力,即使已升到教授,還是勤奮著述研究??陀^地說,我既然討厭那種尸居余氣、毫無長進的老師,但我對國際關(guān)系的興趣,實在不足以讓我未來三四十年都必須日新又新,天天鉆研不懈。所以,我必然得選擇我能夠每天研究都不覺得疲憊,甚至還能夠自動自發(fā)每天找新題目來研究的科目,當成我的人生目標。
所以就客觀角度而言,我若不想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種人,就非得選擇自己有熱忱的學科研究;就主觀角度而言,我有研究音樂的天分、才華和熱情,那答案很簡單——就是音樂,沒有別的了。
我知道很多人很“佩服”我,覺得我很“勇敢”,能“走自己的路”。但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你,我“走自己的路”其實一點都不勇敢,因為我沒有別的路可走,就是這樣簡單。
我也知道,很多人覺得選擇科目應該選“主流學科”,也就是選那些容易找到工作的學科。我完全不反對這種看法——如果你念這些主流學科念得非??鞓?,也很得心應手,甚至充滿熱情,那為何不去念?但如果大家想走的那條路,偏偏就不是你想走的,而你又有自己想走的方向,那就應該往自己熱情所在發(fā)展,而不是遷就主流學科而浪費自己的人生。
而我也必須強調(diào)一件事,就是我完全同意“興趣不能當飯吃”這句話。真的,“興趣”不能當飯吃,只有“熱忱”加上“努力”才可以。
比方說我對烹飪和游泳都很有“興趣”,但我做菜總是不求甚解,對工具刀法從沒好好鉆研,食材也總是撿便宜的買,所以我雖然常做菜,也算喜歡做菜,搜集了許多食譜,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對烹飪只停留在“興趣”而非“熱忱”上,沒有辦法成為一位廚師。同樣地,我每周游泳五次,很喜歡游泳,也??从斡颈荣?,但我從來不曾好好思考改進我的游泳技巧,游得耗時費力也沒關(guān)系,因為我旨在減肥而不在速度。所以我連教人游泳都沒有辦法,因為我根本不曾認真思考游泳的每一個動作,對游泳只有“興趣”而不曾“努力”,所以我也不可能以游泳為業(yè) (其實連減肥也都成效不彰)。
很多人對烹飪很有“興趣”,對開餐館很有“興趣”,卻只有“興趣”而沒有“熱忱”,沒有“熱忱”自然也就缺乏不斷鉆研、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的“努力”,那當然以失敗收場。這就是“興趣”和“熱忱”的分別。我遇過很多人,他們也對音樂很有“興趣”,希望能和我一樣從事音樂寫作,于是來問我的意見??墒敲看萎斘腋嬖V他們我訪問的準備工作,稿件如何整理,資料如何搜集,以及聯(lián)絡(luò)訪問所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每個人在驚訝之余就打了退堂鼓,沒有一個付諸實踐,也沒有一個和我繼續(xù)聯(lián)絡(luò)。我不會責怪這些人,反而替他們高興,因為他們終于知道“興趣”和“熱忱”的差別。如果對音樂只有“興趣”,那真的不要從事音樂,去找自己有“熱忱”的科目研究,那才可能得到成果。
而我始終相信,無論你的“熱忱”所在是多么冷門,只要你有“熱忱”,你就會努力成為這冷門中的頂尖;而任何一個領(lǐng)域的頂尖人才,是絕對不必為生活發(fā)愁的——這世界畢竟還是寬廣到能夠讓你追求夢想,前提是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夢想在何處。
(作者著有《游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
焦元溥:這是非常單純的問題,我可以從主觀和客觀角度來回答你——
我本科到碩士都是念“國際關(guān)系”,申請到的博士班也是國際關(guān)系,但國際關(guān)系這門學科,本質(zhì)上就是一門不斷變化、日日更新的學問。一天不看世界主要報紙,就立刻落伍。問題是,我有那樣的熱忱去天天學習嗎?
臺灣以前的學者,包括我念臺灣大學時的一些授課老師,說實話,很多人的學問只停留在博士畢業(yè)的那一天,然后就不知羞恥地,用同一套過時的把戲,在學校里誤人子弟三四十年。不過在我念書時,這種情況已經(jīng)開始改變,許多中生代的老師展現(xiàn)出令人尊敬的學問與努力,即使已升到教授,還是勤奮著述研究??陀^地說,我既然討厭那種尸居余氣、毫無長進的老師,但我對國際關(guān)系的興趣,實在不足以讓我未來三四十年都必須日新又新,天天鉆研不懈。所以,我必然得選擇我能夠每天研究都不覺得疲憊,甚至還能夠自動自發(fā)每天找新題目來研究的科目,當成我的人生目標。
所以就客觀角度而言,我若不想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種人,就非得選擇自己有熱忱的學科研究;就主觀角度而言,我有研究音樂的天分、才華和熱情,那答案很簡單——就是音樂,沒有別的了。
我知道很多人很“佩服”我,覺得我很“勇敢”,能“走自己的路”。但我必須很誠實地告訴你,我“走自己的路”其實一點都不勇敢,因為我沒有別的路可走,就是這樣簡單。
我也知道,很多人覺得選擇科目應該選“主流學科”,也就是選那些容易找到工作的學科。我完全不反對這種看法——如果你念這些主流學科念得非??鞓?,也很得心應手,甚至充滿熱情,那為何不去念?但如果大家想走的那條路,偏偏就不是你想走的,而你又有自己想走的方向,那就應該往自己熱情所在發(fā)展,而不是遷就主流學科而浪費自己的人生。
而我也必須強調(diào)一件事,就是我完全同意“興趣不能當飯吃”這句話。真的,“興趣”不能當飯吃,只有“熱忱”加上“努力”才可以。
比方說我對烹飪和游泳都很有“興趣”,但我做菜總是不求甚解,對工具刀法從沒好好鉆研,食材也總是撿便宜的買,所以我雖然常做菜,也算喜歡做菜,搜集了許多食譜,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對烹飪只停留在“興趣”而非“熱忱”上,沒有辦法成為一位廚師。同樣地,我每周游泳五次,很喜歡游泳,也??从斡颈荣?,但我從來不曾好好思考改進我的游泳技巧,游得耗時費力也沒關(guān)系,因為我旨在減肥而不在速度。所以我連教人游泳都沒有辦法,因為我根本不曾認真思考游泳的每一個動作,對游泳只有“興趣”而不曾“努力”,所以我也不可能以游泳為業(yè) (其實連減肥也都成效不彰)。
很多人對烹飪很有“興趣”,對開餐館很有“興趣”,卻只有“興趣”而沒有“熱忱”,沒有“熱忱”自然也就缺乏不斷鉆研、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的“努力”,那當然以失敗收場。這就是“興趣”和“熱忱”的分別。我遇過很多人,他們也對音樂很有“興趣”,希望能和我一樣從事音樂寫作,于是來問我的意見??墒敲看萎斘腋嬖V他們我訪問的準備工作,稿件如何整理,資料如何搜集,以及聯(lián)絡(luò)訪問所遭遇的困難和挫折,每個人在驚訝之余就打了退堂鼓,沒有一個付諸實踐,也沒有一個和我繼續(xù)聯(lián)絡(luò)。我不會責怪這些人,反而替他們高興,因為他們終于知道“興趣”和“熱忱”的差別。如果對音樂只有“興趣”,那真的不要從事音樂,去找自己有“熱忱”的科目研究,那才可能得到成果。
而我始終相信,無論你的“熱忱”所在是多么冷門,只要你有“熱忱”,你就會努力成為這冷門中的頂尖;而任何一個領(lǐng)域的頂尖人才,是絕對不必為生活發(fā)愁的——這世界畢竟還是寬廣到能夠讓你追求夢想,前提是你真的知道自己的夢想在何處。
(作者著有《游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