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釋義:第四十三條

字號:

第四十三條 在林區(qū)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的,由林業(yè)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收購的盜伐、濫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收購林木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或者濫伐的林木的處罰。
    一、本條是這次修改的森林法中新增加的條款。本條是根據實踐中發(fā)生的大量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引起森林資源破壞的實際情況新增加的規(guī)定。在林區(qū)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是引起盜伐、濫伐林木行為的重要原因。原森林法對此沒有規(guī)定。
    二、根據本法和國家有關規(guī)定,盜伐的林木應當予以沒收,濫伐的林木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處理,是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收購的。如果對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不加限制,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必然會引發(fā)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為,這將造成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另外,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在林區(qū)也不允許隨意收購木材,必須經過批準的單位或者個人才能到林區(qū)收購木材。
    “在林區(qū)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是指違反國家有關規(guī)定在林區(qū)擅自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的行為。如何認定本條規(guī)定的“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關鍵是如何認定行為人處在“明知”的狀態(tài)。“明知”是指一個具有正常行為能力的公民,在行為時所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主觀判斷。這要從行為人的行為過程和行為后果來認定。如行為人在收購木材時,明明已經知道是盜伐、濫伐的林木而故意違法收購的,就可以認定為“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實際上為盜伐、濫伐林木的行為人提供了銷贓條件。因此,對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而收購的,應當予以禁止并受到相應的處罰,防止盜伐、濫伐的林木進入流通領域,以保護森林資源。
    三、根據本條規(guī)定,對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林木的行為,由林業(yè)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收購林木的行為,沒收違法收購的盜伐、濫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收購林木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根據本條規(guī)定,對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林木,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三款給予處罰。依照該條規(guī)定,對“以牟利為目的,在林區(qū)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罪名為非法收購盜伐、濫伐林木罪。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條所稱的“林區(qū)”,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森林資源現狀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