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釋義:第四十八條

字號:

第四十八條 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guī)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yǎng)、圈養(yǎng)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
    【釋義】 本條是關于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范圍和對象的規(guī)定。
    一、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水資源管理中兩項非常重要的制度。我國是人均水資源非常緊缺的國家,而且時間和空間分布非常不均勻,與土地、礦產(chǎn)等資源不匹配。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有利于水資源統(tǒng)一管理,有利于國家對水資源的有效控制、合理配置,有利于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高效利用,有利于遏制用水浪費,保護取水權人的用水權益,促進水資源的節(jié)約、保護和可持續(xù)利用。
    二、取水許可制度是國家基于水資源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授權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代表國家對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審查許可其取水的一項制度。原《水法》第32條和1993年國務院制定的《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均規(guī)定了國家對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從此,這項制度在全國開始實施,目前全國共發(fā)放取水許可證70多萬件,審批水量4500多億立方米。
    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國家基于水資源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為實現(xiàn)所有者權益,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對直接取用江河、湖泊或者地下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征收水資源費的一種制度。原《水法》第34條規(guī)定了對城市中直接從地下取水的單位征收水資源費;其他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征收水資源費。當時水資源還沒有今天這么緊缺,只是為了限制從城市地下取水,而對其他從地下、江河、湖泊取水的,是否征收水資源費,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本行政區(qū)域水資源供求的實際情況決定。到目前為止,全國從南到北已有2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先后制定了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而且征收的范圍均是既含城市地下,也含農(nóng)村地下和江河、湖泊。這次《水法》修訂后,在本條中規(guī)定將征收水資源費的范圍,擴大到所有的江河、湖泊或者地下。而且在第一章總則第7條也作了原則規(guī)定。
    三、本條規(guī)定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guī)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yǎng)、圈養(yǎng)畜禽飲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除外規(guī)定,是指以家庭為取水單位的為了自己家庭生活和少量散養(yǎng)、圈養(yǎng)畜禽的取水,而不包括家庭辦的養(yǎng)殖場取水和自來水廠為居民生活供水而取水的行為。將原《水法》中的取水改成了現(xiàn)在的取用水資源,擴大了取水許可的范圍,包含了水電廠的用水等。對于未經(jīng)批準擅自取水的;未按照批準的取水許可規(guī)定條件取水的或拒不繳納、拖延繳納或者拖欠水資源費的,《水法》第69條和第70條均規(guī)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將由國務院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