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輔導精華:診斷學基礎復習資料(4)

字號:

第五單元 心電圖診斷
    一、常規(guī)導聯
    aVR導聯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余肢導反映左心室
    V1、V2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
    V3、V4反映室間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電位變化
    V5、V6反映左心室的電位變化
    二、正常心電圖
    正常心電軸:0-+90之間
    心電軸輕中度右偏:嬰兒,垂位心,肺氣腫,輕度右室肥大
    心電軸顯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傳導阻滯
    電軸輕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橫位心,輕度左室肥大
    電軸顯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傳導阻滯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1、P波高尖,電壓>0.25mV,在II、III、aVF導聯最突出
    2、V1導聯上,P波前部高尖
    (二)左心房肥大
    1、P波增寬>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雙峰型(I、II、aVL)
    2、V1導聯上P波終末部的負向波變深變寬
    (三)雙房肥大――異常高大明顯增寬呈雙峰型的P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電壓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2、心電軸左偏
    3、QRS波群時間延長:達0.1-0.11s
    4、在以R波這主的導聯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1、QRS波群電壓改變: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態(tài)改變
    3、心電軸右偏
    4、QRS波群時間并不延長
    5、V1或V3R等右胸導聯S-T段下移>0.05,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五、心梗
    1、缺血型T波改變:兩支對稱的尖深倒置T波
    2、損傷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
    3、壞死型Q波改變
    六、心絞痛
    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0.1,T波倒置低平或雙向
    2、變異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聳,對導聯同表現為S-T段壓低
    七、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1、S-T段壓低(除aVR導聯):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
    2、T波改變:低平、雙向或倒置
    八、心律失常
    (一)早搏
    1、室早:提早出現的QRS-T波群,寬大畸形;T波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償間歇
    2、房早:提早出現的房性P’波,形態(tài)與P波不同;P’-R新時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態(tài)的QRS;房性早挖墻腳后的代償間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現的QRS,形態(tài)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償間歇。
    (二)異位性心動過速
    1、陣發(fā)性室上性心速:頻率快,節(jié)律規(guī)則
    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齊;QRS波畸形、增寬,時間延長,T波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P與QRS無固定關系
    (三)房顫
    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間距不均、形態(tài)各異f波;
    2、R-R間距絕對不勻齊,即心室率完全不規(guī)則;
    3、QRS形態(tài)一般與正常竇性相同。
    (四)室撲:一過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連續(xù)、快速而相對規(guī)則的大振幅的心室撲動。
    (五)室顫: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狀不一、大小不等、極不規(guī)則的心室顫動波。
    (六)房室傳導阻滯
    1、I度房室傳導阻滯
    竇性P波之后均伴隨QRS波
    P-R新時期延長>0.21(老年人>0.22)
    2、II度房室傳導阻滯
    II度I型:P波規(guī)律出現;P-R間期呈進行性延長
    II度II型:P波規(guī)律出現;QRS波成比例脫漏,形態(tài)一般正常或增寬畸形。
    3、III度房室傳導阻滯
    P波與QRS波無固定關系,P-P與R-R間距各有其固定的規(guī)律性
    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頻率高于QRS波頻率
    QRS波形態(tài)正?;驅挻蠡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