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作文熱點主題寫作方案:個性篇(4)

字號:

精美故事
    對“哈佛女孩”說不
    《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一炮打響后,《我家笨笨上劍橋》、《輕輕松松上哈佛》、《耶魯男孩》、《牛津圓夢》等“制造天才”的“經(jīng)典”書籍陸續(xù)問世。
    然而在對這類書籍的一片叫好聲中,有個5歲的青島小女孩,卻勇敢地站出來,大聲地說不!原來,這個小女孩的媽媽是《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熱心讀者兼身體力行者。按照書中描述的劉亦婷的培養(yǎng)模式,這位媽媽每天都要捧著一本名著,追著女兒,讀給女兒聽。時間長了,小女孩終于忍無可忍,捂著耳朵哭喊道:“我討厭劉亦婷,我再也不想聽名著了!”原本開朗的孩子,性格變得孤僻暴躁,家長不得不求助于醫(yī)生。喜劇變成了悲劇,青島小女孩的哭叫,但愿引起千千萬萬個也正在拼命培養(yǎng)“哈佛女孩”家長的反思——每個孩子是不同的,他們所走過的成長道路肯定也不會相同。
    被活活餓死的毛毛蟲
    在法國,一位名叫法伯的科學家做過一個很有名的“毛毛蟲”實驗。
    法伯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上,擺放了一些毛毛蟲,讓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與此同時,在離花盆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它們喜歡吃的松針。由于這種蟲天生有一種“跟隨”的習性,因此只見它們一只跟著一只,繞著花盆邊緣一圈又一圈地爬行。時間慢慢地過去了,一分鐘、一小時、一天……毛毛蟲就這樣兜著圈子。在連續(xù)七天七夜之后,它們饑餓難當,精疲力竭,結果全都死去了。
    在對這次實驗進行總結時,法伯的筆記里有這樣一句話——“毛毛蟲中如果有一只稍微與眾不同,它們就能馬上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保留自己的個性
    狗和狼交了朋友。狗對狼說:“我看過不少文章,據(jù)學者們考證,動物中忠誠勇敢的是狗。我們狗,無論是服務態(tài)度、戰(zhàn)斗精神,還是工作能力,都是別的動物所不能比的。真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你,他們對你們狼的評價可是非常低的,他們說你們兇殘、暴戾,而且實際很愚蠢?!?BR>    狼問:“你們得到那么好的評價,是不是由于你們會看門,會守夜,會向他們搖尾巴,甚至還會搞偵察是嗎?”“我想是的,”狗說,“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成績,我們因此感到榮耀。”“我明白了,”狼說,“人的那些評價是以對他們馴服的程度作為標準的。那么,我們寧可得到惡意的評價,而不希望享受你們那些輝煌的榮耀。再見吧,朋友?!?BR>    狗是人類要求它怎樣做就怎樣做的動物。當然,它那樣子得到了人類的許多贊揚,但是,它在朋友狼的眼里卻成了沒有個性的人,也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的人。
    當然,我們不是說狗一點好處也沒有,狗的忠誠還是要有的,但在忠誠的同時不能失去自己的個性。
    同樣,我們做人也要保留自己的個性,不要成為別人使喚的工具。試想,如果你從小就什么事都按照爸爸、媽媽、老師的話去做,長大了還會有自己的個性嗎?做事還會有自己的主張嗎?因此,我們不能按別人的標準來做人。
    個性太狂傲往往不容于世
    禰衡是魏晉時期的人,年少時就有辯才,為人剛毅傲慢,恃才傲物,不合于時。曹操曾召他做擊鼓的小官,他竟在宴會上當著眾人的面擊鼓罵曹操。后來他又辱罵黃祖,終于被黃祖所殺。
    教育不應該抹殺個性
    曾經(jīng)有一位老師問小學生:“雪融化后變成什么?”一個小男孩搶先回答:“雪融化后變成水。”另一個小男孩想了想說:“雪融化后變成泥土。”有個調(diào)皮的小女孩則回答:“雪融化后變成春天?!钡谝粋€小男孩得到滿分,老師表揚他反應快,回答準確。第二個小男孩得到60分,老師責怪他拐彎抹角。小女孩得到的卻是:零分加訓斥。
    實踐應用
    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
    “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這是意大利詩人馬拉古茲寫的一首詩。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層出不窮。有個出生在湘西的孩子,讀了幾年小學后,12歲隨父親到廈門上初中。他不喜歡上那些課,成績差,老留級。他喜歡涂鴉,喜歡上了木刻、雕塑,喜歡讀他喜歡的書。他15歲就有一幅《下場》發(fā)表在《大眾木刻》上。后來,無論是木刻繪畫還是雕塑都成了名家,還成了中央美院的教授。他叫黃永玉。
    還有個孩子,他出生在19世紀布拉格的一個中產(chǎn)家庭,很聰明,個子不矮,不算難看,可他認為自己“曲背斜肩,手足無措,不敢照鏡子”。平時他會感到無端的自卑和抑郁,安全感只有“走路、穿衣、沐浴、閱讀,還有閉門家中”。他甚至害怕結婚,結婚前夕居然在日記上草擬出7條“結婚/不結婚”的得失比較,與自己辯論。他就是這樣一個心理殘疾兒。惟一的是他喜歡讀書,喜歡幻覺似的思考,對人生有不少別人想不到的看法。他的病痛和未婚反而讓他擺脫了日常工作和家庭羈絆,促成他的悉心寫作,共出了70余部短篇小說和3部長篇小說。他叫弗蘭茲•卡夫卡。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很關注中國的教育制度,認為它培養(yǎng)的都是一些沒有獨立個性的人,長大了也難以做出突出的貢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針對韓寒和王小平退學寫作的事說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退學的人越多,中國的人才越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