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債務已按照約定履行
1.概 念
債務已按照約定履行即是債的清償,是按照合同約定實現(xiàn)債權目的的行為。
2.側重點
履行側重于合同動態(tài)的過程,而清償則側重于合同靜態(tài)的實現(xiàn)結果。
3.實 質
清償是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原因。
4.規(guī) 定
清償一般由債務人為之,但不以債務人為限,也可能由債務人的代理人或者第三人進行合同的清償。清償?shù)臉说奈镆话闶呛贤?guī)定的標的物,但是債權人同意,也可用合同規(guī)定的標的物以外的物品來清償其債務。
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合同解除
1.概 念
合同解除,是指對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但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的合同,因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或者雙方的協(xié)議而使債權債務關系提前歸于消滅的行為。
2.類 型
合同解除可分為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兩類。
約定解除是當事人通過行使約定的解除權或者雙方協(xié)商決定而進行的合同解除。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即合同的協(xié)商解除。當事人也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即合同約定解除權的解除。 -
法定解除是解除條件直接由法律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當法律規(guī)定的解除條件具備時,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它與合同約定解除權的解除都是具備一定解除條件時,由一方行使解除權;區(qū)別則在于解除條件的來源不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3)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jīng)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nèi)仍未履行;
(4)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
(5)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3.法律后果
當事人一方依照法定解除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則應當在辦理完相應手續(xù)后解除。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債務相互抵銷
1.概 念
債務相互抵銷是指兩個人彼此互負債務,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的清償,使雙方的債務在等額范圍內(nèi)歸于消滅。
2.類 型
債務抵銷可以分為約定債務抵銷和法定債務抵銷兩類。
違約責任的概念
1.概 念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表現(xiàn)形式
違約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
違約責任的條件和原則
1.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
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是指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應當具備的要件。按照《合同法》規(guī)定,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采用嚴格責任原則,只要當事入有違約行為,即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約定的條件,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違反合同而承擔的違約責任,是以合同有效為前提的。無效合同從訂立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所以談不上違約責任問題。但對部分無效合同中有效條款的不履行,仍應承擔違約責任。所以,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必須是違反了有效的合同或合同條款的有效部分。
2.承擔違約責任的原則
《合同法》規(guī)定的承擔違約責任是以補償性為原則的。
1.概 念
債務已按照約定履行即是債的清償,是按照合同約定實現(xiàn)債權目的的行為。
2.側重點
履行側重于合同動態(tài)的過程,而清償則側重于合同靜態(tài)的實現(xiàn)結果。
3.實 質
清償是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的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原因。
4.規(guī) 定
清償一般由債務人為之,但不以債務人為限,也可能由債務人的代理人或者第三人進行合同的清償。清償?shù)臉说奈镆话闶呛贤?guī)定的標的物,但是債權人同意,也可用合同規(guī)定的標的物以外的物品來清償其債務。
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合同解除
1.概 念
合同解除,是指對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但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的合同,因當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或者雙方的協(xié)議而使債權債務關系提前歸于消滅的行為。
2.類 型
合同解除可分為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兩類。
約定解除是當事人通過行使約定的解除權或者雙方協(xié)商決定而進行的合同解除。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即合同的協(xié)商解除。當事人也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即合同約定解除權的解除。 -
法定解除是解除條件直接由法律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當法律規(guī)定的解除條件具備時,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它與合同約定解除權的解除都是具備一定解除條件時,由一方行使解除權;區(qū)別則在于解除條件的來源不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3)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jīng)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nèi)仍未履行;
(4)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的;
(5)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3.法律后果
當事人一方依照法定解除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則應當在辦理完相應手續(xù)后解除。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債務相互抵銷
1.概 念
債務相互抵銷是指兩個人彼此互負債務,各以其債權充當債務的清償,使雙方的債務在等額范圍內(nèi)歸于消滅。
2.類 型
債務抵銷可以分為約定債務抵銷和法定債務抵銷兩類。
違約責任的概念
1.概 念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而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表現(xiàn)形式
違約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不履行和不適當履行。
違約責任的條件和原則
1.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
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是指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應當具備的要件。按照《合同法》規(guī)定,承擔違約責任的條件采用嚴格責任原則,只要當事入有違約行為,即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約定的條件,就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違反合同而承擔的違約責任,是以合同有效為前提的。無效合同從訂立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所以談不上違約責任問題。但對部分無效合同中有效條款的不履行,仍應承擔違約責任。所以,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必須是違反了有效的合同或合同條款的有效部分。
2.承擔違約責任的原則
《合同法》規(guī)定的承擔違約責任是以補償性為原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