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注會《會計》輔導:外幣折算(2)

字號:

(2)外幣購銷
    ①企業(yè)以外幣購入原材料和固定資產(chǎn),按當日即期匯率將支付(或應付)的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以確定購入貨物及債務的入賬價值,同時按照外幣的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
    【例3】甲公司從境外購入一臺生產(chǎn)設備,設備價款和境外運費共100萬美元(款項未付);關稅及境內運費共70萬元人民幣以及增值稅119萬元人民幣已經(jīng)用人民幣支付。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等于7元人民幣。有關賬務處理如下:
    借:固定資產(chǎn)(700+70) 77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19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 (100×7)700
    銀行存款——人民幣(70+119)189
    ②企業(yè)出口商品,按照即期匯率將外幣銷售收入折算為人民幣;對于取得的款項或發(fā)生的外幣債權,按照折算為人民幣的金額入賬,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
    【例4】甲公司出口商品一批,共50萬美元(款項已收),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等于7元人民幣。假設不考慮相關稅費。有關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原幣×即期匯率)(50×7)35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350
    (3)外幣借款
    企業(yè)借入外幣時,按照借入外幣時的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入賬,同時按照借入外幣的金額登記相關的外幣賬戶。
    【例5】甲公司有關工程建造和外幣借款情況如下:
    (1)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為建造某工程項目專門以面值發(fā)行美元公司債券1000萬美元,年利率為8%,期限為2年,合同約定,每年1月1日支付利息,到期還本。甲公司的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外幣業(yè)務采用業(yè)務發(fā)生當日的即期匯率折算。已知2007年1月1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70元人民幣。發(fā)行外幣債券時的賬務處理是: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1000×7.7)7700
    貸:應付債券——美元戶 (1000×7.7)7700
    (2)該工程于2007年1月1日開始實體建造,2008年6月30日完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向建筑承包商支付了1000萬美元的工程款。2007年12月31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20元人民幣。年末計提利息及匯兌差額處理如下:
    ①計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 576
    貸:應付利息——美元戶(1000×8%×7.2) 576
    注:資本化期間為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2007年利息費用應全部資本化。
    ②計算匯兌差額
    外幣債券本金及利息匯兌差額=1000×(7.2-7.70)+80×(7.20-7.20)=-500+0=-500(萬元)。賬務處理為:
    借: 應付債券——美元戶 500
    貸: 在建工程 500
    注:資本化期間發(fā)生的匯兌差額應全部資本化。
    (3)2008年1月1日實際支付利息80萬美元,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7.10元人民幣,折算成人民幣為568萬元。該金額與原賬面金額576萬元之間的差額8萬元應當繼續(xù)予以資本化,即沖減在建工程成本。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利息——美元戶 576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80×7.10)568
    在建工程 8
    注:結算日,將應付利息結平,由此產(chǎn)生的匯兌差額,因為仍在資本化期間,故應該資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