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直邏輯關系(目標層次)是否完善、準確;
2.客觀驗證指標和驗證方法是否可靠,所需信息是否可以獲得;
3.前提條件是否真實,符合實際;
4.重要假設是否合理;
5.項目的風險是否可以接受;
6.成功的把握是否很大;
7.是否考慮了持續(xù)性問題,這種持續(xù)性是否反映在成果、活動或重要假設當中;
8.效益是否遠遠高于成本;
9.是否需要輔助性研究。
為保證邏輯框架各項內容表述的準確性,還要對所制定的邏輯框架進一步核實。核實內容:
1.項目具有一個宏觀目標;
2.項目具體目標不是對產出成果的重復描述;
3.項目具體目標是項目的管理責任(與產出是相對的),項目產出實現(xiàn)之后,項目的具體目標應該能夠實現(xiàn);
4.項目的具體目標應描述清楚;
5.所有產出成果都是完成具體目標的必要條件;
6.各項產出成果描述清楚;
7.各項產出成果描述為投入活動的結果;
8.所設計的投入活動都是完成某項產出的必要條件;
9.宏觀目標應描述清楚;
10.宏觀目標與項目具體目標之間具備“如果,那么”的邏輯相關性,沒有忽略重要的步驟;
11.在投入層的重要假設不包括任何前提條件,因為前提條件是活動開始之前已經開展的工作;
12.在同一層次上,產出加上重要假設構成達到項目直接目標的必要及充分條件;
13.項目直接目標加上重要假設構成實現(xiàn)宏觀目標的關鍵條件;
14.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是真實的;
15.產出與項目;
參與式方法是實現(xiàn)項目效果持續(xù)性的一種有效工具,是吸收公眾參與投資項目設計、評價和實施的一種有效方法。一般來說,參與程度越高,項目的社會風險越小。參與對于那些當?shù)鼐用窈偷胤浇M織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項目,如移民項目、扶貧項目、基礎設施項目、農村發(fā)展項目以及文化、教育、衛(wèi)生等社會事業(yè)項目,尤為重要。參與的主要功能是:
1.可以更多地了解到現(xiàn)有統(tǒng)計資料所無法提供的有關社會變遷、發(fā)展的最新情況;
2.可以掌握與項目有利害關系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對項目的態(tài)度,及其可能產生的正、負影響;
3.可以吸收更多人的智慧,優(yōu)化原有方案;
4.可以提高當?shù)鼐用瘛C構對項目實施的責任感。
2.客觀驗證指標和驗證方法是否可靠,所需信息是否可以獲得;
3.前提條件是否真實,符合實際;
4.重要假設是否合理;
5.項目的風險是否可以接受;
6.成功的把握是否很大;
7.是否考慮了持續(xù)性問題,這種持續(xù)性是否反映在成果、活動或重要假設當中;
8.效益是否遠遠高于成本;
9.是否需要輔助性研究。
為保證邏輯框架各項內容表述的準確性,還要對所制定的邏輯框架進一步核實。核實內容:
1.項目具有一個宏觀目標;
2.項目具體目標不是對產出成果的重復描述;
3.項目具體目標是項目的管理責任(與產出是相對的),項目產出實現(xiàn)之后,項目的具體目標應該能夠實現(xiàn);
4.項目的具體目標應描述清楚;
5.所有產出成果都是完成具體目標的必要條件;
6.各項產出成果描述清楚;
7.各項產出成果描述為投入活動的結果;
8.所設計的投入活動都是完成某項產出的必要條件;
9.宏觀目標應描述清楚;
10.宏觀目標與項目具體目標之間具備“如果,那么”的邏輯相關性,沒有忽略重要的步驟;
11.在投入層的重要假設不包括任何前提條件,因為前提條件是活動開始之前已經開展的工作;
12.在同一層次上,產出加上重要假設構成達到項目直接目標的必要及充分條件;
13.項目直接目標加上重要假設構成實現(xiàn)宏觀目標的關鍵條件;
14.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是真實的;
15.產出與項目;
參與式方法是實現(xiàn)項目效果持續(xù)性的一種有效工具,是吸收公眾參與投資項目設計、評價和實施的一種有效方法。一般來說,參與程度越高,項目的社會風險越小。參與對于那些當?shù)鼐用窈偷胤浇M織有直接利害關系的項目,如移民項目、扶貧項目、基礎設施項目、農村發(fā)展項目以及文化、教育、衛(wèi)生等社會事業(yè)項目,尤為重要。參與的主要功能是:
1.可以更多地了解到現(xiàn)有統(tǒng)計資料所無法提供的有關社會變遷、發(fā)展的最新情況;
2.可以掌握與項目有利害關系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對項目的態(tài)度,及其可能產生的正、負影響;
3.可以吸收更多人的智慧,優(yōu)化原有方案;
4.可以提高當?shù)鼐用瘛C構對項目實施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