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綜合知識與技能》考點輔導七

字號:

-
    第三章 常用醫(yī)學檢查指標及其臨床意義
    §1血常規(guī)檢查
    一 白細胞計數
    參考范圍:成人末梢血 (4.0~10.0)×109/L
    成人靜脈血 (3.5~10.0)×109/L
    新生兒 (15.0~20.0)×109/L
    6個月~2歲兒童 (5.0~12.0)×109/L
    (二) 臨床意義
    1.白細胞減少
    (1)疾病 主要見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細胞缺乏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藥 應用磺胺藥、解熱鎮(zhèn)痛藥、‘部分抗生素、抗甲狀腺制劑、抗腫瘤藥等。
    (3)特殊感染 如革蘭陰性菌感染(傷寒、副傷寒)、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病毒感染(風疹、肝炎)、寄生蟲感染(瘧疾)。
    (4)其他 放射線、化學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響。
    2.白細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見于月經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飲酒、餐后等。新生兒及嬰兒明顯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見于各種細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鏈球菌等化膿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惡性腫瘤、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以及有機磷農藥、催眠藥等化學藥的急性中毒。
    影響白細胞計數的因素較多,其總數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為異?,F(xiàn)象,必要時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和白細胞形態(tài)等指標綜合判斷。
    二 白細胞分類計數 白細胞分類及正常值(占白細胞總數%)
    中 性粒細胞
    1.細胞內有顆粒的,并以顆粒的嗜好性分: 嗜酸性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
    2.細胞胞質內無顆粒分: 單核細胞
    淋巴細胞
    參考范圍:中性粒細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0.01~0.05(1%~5%)
    嗜堿性粒細胞0~0.01(0%~1%)
    淋巴細胞0.20~0.40(20%~40%)
    單核細胞0.03~O.08(3%~8%)
    ㈠ 中性粒細胞
    1.中性粒細胞增多
    (1)急性、化膿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膿腫、癤腫、扁桃體炎、闌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毒、敗血癥、猩紅熱、白喉、急性風濕熱)。輕度感染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可>l0.0×lO9/L;重度感染可>20.0×109/L,并伴明顯的核左移。
    (2)中毒 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鉛中毒;或催眠藥、有機磷中毒。
    (3)出血和其他疾病 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術后、惡性腫瘤、粒細胞白血病、嚴重組織損傷、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中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 傷寒、副傷寒、瘧疾、布氏桿菌病、某些病毒感染(如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過敏性休克、再生障礙性貧血、高度惡病質、粒細胞減少癥或缺乏癥、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
    (2)中毒 重金屬或有機物中毒、放射線損傷。
    (3)用藥 抗腫瘤藥、苯二氮草類鎮(zhèn)靜藥、磺酰脲類胰島素促泌劑、抗癲癇藥、抗真菌藥、抗病毒病、抗精神病藥、部分非甾體抗炎藥等有可能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
    (二)嗜酸性粒細胞的簡述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1)過敏性疾病 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藥物性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食物過敏、熱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血清病、過敏性肺炎等。
    (2)皮膚病與寄生蟲病 牛皮癬、濕疹、天皰瘡、皰疹樣皮炎、真菌性皮膚病、肺吸蟲病、鉤蟲病、包囊蟲病、血吸蟲病、絲蟲病、絳蟲病等。
    (3)血液病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
    (4)用藥 應用羅沙替丁乙酸酯、咪達普利,或頭孢拉定、頭孢氨芐、頭孢呋辛鈉、頭孢哌酮等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等。
    2.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或創(chuàng)傷 見于傷寒、副傷寒、大手術后、嚴重燒傷等。
    (2)用藥 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促皮質素、坎地沙坦西酯、甲基多巴等。
    (三)嗜堿性粒細胞
    1.嗜堿性粒細胞增多
    (1)疾病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常伴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或淋巴網細胞瘤、紅細胞增多癥、罕見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或轉移癌。
    (2)創(chuàng)傷及中毒 脾切除術后,鉛中毒、鉍中毒以及注射疫苗后也可見增多。
    2.嗜堿性粒細胞減少
    (1)疾病 速發(fā)性過敏反應如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
    (2)用藥 見于促皮質素、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過量及應激反應。
    (四) 淋巴細胞
    1.淋巴細胞增多
    (1)傳染病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結核病、水痘、
    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結核及許多傳染病的恢復期。
    (2)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細胞計數絕對性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也可引起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性增多。
    (3)其他 腎移植術后發(fā)生排斥反應時。
    2.淋巴細胞減少 多見于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細胞免疫缺陷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或接觸放射線等。此外,發(fā)生各種中性粒細胞增多癥時,淋巴細胞相對減少。
    (五)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增多可見于:
    ⑴傳染病或寄生蟲病
    ⑵血液病
    ⑶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