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高頻考點

字號:

1. 相對刑事責任年齡實施的八種犯罪行為的精確記憶。
    [識記目標]《刑法》17條第2款: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設計記憶方法過程](以此例說明該方法,為了節(jié)省篇幅,以后該步驟略)
    (1)提取信息字:所謂“信息字”就是識記目標中最關鍵的字或詞語,識記者只要記住有關的信息字,并通過對這種信息字的憶取,從而能回憶起識記目標中的重點詞語或者是一句話甚至是一段話。該方法是記憶學的基本公理“簡單的比復雜的易記”的具體應用。提取信息字是一個比較技術的環(huán)節(jié),在提取的過程中,要注意到該信息字必須是關鍵的字或詞,又能在上下信息字串的連接中,和其他的信息字串連成意義字串或者是押韻字串,因而使疑難、復雜、冗長的識記目標變得簡單化,形象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司法考試考頻比較高的法律條文或考點,經常是一些并列的條款或詞句,備考考生通常只是通過簡單的理解和重復記憶的方法去備考,往往是記了忘,忘了再記,浪費大量的寶貴時間不說,還常常是記得不準確,記得慢忘得快,學習效率不高,因而屢戰(zhàn)屢敗。
    在該例識記目標中,我們重點要記憶的是相對刑事責任年齡八種犯罪行為,經多次選取連接對比,選擇信息字為:十四、十六、殺、傷亡、強、搶、販、火、爆、投(即上面條款中的紅體字,下同)
    (2)把信息字串接轉變成意義串和押韻串:
    在這個過程中,把選取的信息字串接起來,然而串起之后經常是一些無意義的字串,很難記憶,這就要求對一些字詞做一些必要的加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諧音轉化、近音轉化、調換字序、添加諧音或意義字詞的方式使識記內容變得易于記憶。如果運用熟練的話,能很快地設計出一個好的記憶方案,注意保存并適當重復,就會記憶精確并保持長久,有的甚至簡單重復幾次就會終生不忘,對于應對要求記憶精確度很高的司法考試來說是極其有效的方法。
    [記憶方法]在該例識記目標中,經過加工轉換形成押韻的有意義口訣:
    史四和史六,殺傷王小豆
    強搶她的飯,火爆她的頭
    [釋義] 史四和史六——想象成兩個人名,代表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是“十四”和“十六”的諧音;
    殺——故意殺人
    傷——故意傷害致人重傷;
    王——是“亡”的諧音,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是為了和“小豆”組合成人名,即姓王,名叫王小豆;
    小豆——是添加的諧音后綴,想象成一小女孩的名字;
    強搶——強*、搶劫;
    她的——添加字;
    飯——諧音“販”,販賣毒品;
    火爆——放火、爆炸;
    她的——添加字;
    頭——諧音“投”,投放危險物質。
    (3)[想象]史四和史六是兩個無賴,殺傷了小姑娘王小豆,強行搶走了她的飯,還用火爆她的頭,真是可惡。
    [應用實例](2006年試卷二第51題,多選)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下列哪些行為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A.參與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造成被運送人死亡的
    B.參與綁架他人,致使被綁架人死亡的
    C.參與強迫賣*集團,為迫使婦女賣*,對婦女實施了強*行為的
    D.參與走私,并在走私過程中暴力抗拒緝私,造成緝私人員重傷的
    [解析]本題直接考《刑法》十七條二款,要注意全國人大法工委《關于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對第二款的解釋,第二款是指具體的犯罪行為而不是罪名,在對八種犯罪行為準確記憶的基礎上,此題可迎仞而解。A、B兩個選項中的致人死亡都是過失致人死亡,而不是故意殺人或者故意傷害而致人死亡,而《刑法》十七條二款規(guī)定的必須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調的是故意,所以A、B項排除,C項有強*行為,D項暴力造成緝私人員重傷,是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所以,答案就是C和D。
    2.《刑法》規(guī)定的量刑情節(jié):所有“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情節(jié)與“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情節(jié)的對比精確記憶。
    [識記目標] 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
    (1)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第19條);(2)自首(第67條);(3)預備犯(第22條第2款)。
    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從犯(第27條第2款)。
    [記憶方法]《刑法》規(guī)定的量刑情節(jié)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從輕、減輕、免除情節(jié) 第二類是:從重情節(jié)
    第一類又可以劃分成若干的小類,詳細如下面所示:
    (1) 從輕、減輕、免除
    (2) 從輕、減輕
    (3) 減輕、免除
    (4) 免除
    上面的四種情況同“可以”和“應當”組合到一起就是八種情況,對這八種情況的準確記憶有一定的難度,運用信息字口訣法很容易將這幾種情況準確記憶下來。本例的記憶目標就是記憶的第一種情形。
    (1)選擇信息字:見上面的紅體字
    (2)連接轉換成口訣:又聾又啞忙自備,從(哪犯罪都不對)
    [釋義] 前一句是“可以”的情況,后一句是“應當”的情況;
    又聾又啞——又聾又啞的人;
    忙——“盲”的諧音,盲人;
    自——自首(注意免除處罰是有條件的: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備——預備犯;
    從——從犯;
    哪犯罪都不對 ——添加的便于想象的壓韻后綴
    [想象]又聾又啞的人忙于自己準備犯罪,雖然生理上有缺陷,但是他們從哪里犯罪都是不對的。
    [應用實例](2002年試卷二第37題,多選)下列有關主犯、從犯、脅從犯的說法,哪些是錯誤的?
    A.脅從犯是指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從犯而沒有主犯
    D.對于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解析]此題考查幾個概念的區(qū)別和從犯的處罰原則,答案為A、D。
    3.《刑法》規(guī)定的量刑情節(jié):所有的“可以從輕、減輕處罰”情況與“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情況的對比精確記憶。
    [識記目標] 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
    (1)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第18條第3款)
    (2)未遂犯(第23條第2款);
    (3)被教唆的人未犯被教唆的罪時的教唆犯(第29條第2款);
    (4)自首的(第67條中段);
    (5)有立功表現(xiàn)的(第68條第1款前段)。
    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節(jié):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犯罪(第17條第3款)。
    [記憶方法] 味精喂喂就自功,十四十八從減輕
    [釋義] 前一句說的是“可以”的情形,后一句說的是“應當”的情形,
    味精——信息字“未”和“精”的諧音,即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行為能力精神病人犯罪的;
    喂——“未”的諧音,未遂犯;
    喂——“未”的諧音,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就——添加字,無特定意義;
    自——自首,指一般的自首,如果是情節(jié)較輕的話,可以免除處罰。在第2 例中我們把三種情況一起記憶過。在這里再分開記憶一下。
    功——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現(xiàn)的(一般立功);
    十四十八——已滿十四不滿十八歲的人;
    從減輕——添加的諧音后綴,從輕、減輕處罰
    [想象]用味精喂喂就會自己立功的,十四到十八周歲的小孩兒應當從輕、減輕處罰。
    [應用實例](2003年試卷二第9題、2000年試卷二第24題,單選)甲因盜竊罪被捕,在偵查人員對其審訊期間,他又交待了自己與李某合伙詐騙4萬元的犯罪事實,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隱匿的地點,根據這一線索,偵查機關順利將李某追捕歸案。對甲盜竊罪的處罰,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B.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D.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解析]甲的盜竊罪只有立功的情節(jié),即提供線索,偵查機關將李某抓獲,所以答案為C??疾榈氖橇啃糖楣?jié)。
    4.《刑法》規(guī)定的量刑情節(jié):所有的“可以減輕、免除處罰”情節(jié)與“應當減輕、免除處罰”情節(jié)的對比精確記憶。
    [識記目標] 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
    (1)在國外犯罪,已在外國受過刑罰處罰的(第10條)。
    (2)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第68條第1款后段)
    (3)個人貪污數(shù)額在5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xiàn)、積極退贓的(第383條第1款第3項);
    (4)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向公司、企業(yè)工作人員行賄行為的(第164條第3款);
    (5)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行為的(第390條第2款);
    (6)在被追訴前主動交代介紹賄賂行為的(第392條第2款)。
    應當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
    (1)防衛(wèi)過當(第20、條第2款);
    (2)避險過當(第2l條第2款);
    (3)中止犯(第24條,注意減輕處罰和免除處罰的不同條件)
    (4)脅從犯(第28條);
    (5)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第68條第2款)。 ’
    [記憶方法]外重功探刑姐,防避中邪手中寫
    [釋義]前一句是可以的情形,后一句是應當?shù)那樾巍?BR>    外——在外國已經受過刑法處罰的
    重功——重大立功
    探——“貪”的諧音,貪污五千不滿萬的情形
    刑——“行”的諧音,對公司、企業(yè)人員行賄罪、行賄罪的處罰情節(jié)
    姐——“介”的諧音,介紹賄賂罪的處罰情節(jié)
    防——防衛(wèi)過當
    避——避險過當
    中——中止犯,造成損害的減輕處罰、沒有造成損害的免除處罰
    邪——“脅”的諧音
    手中——諧音“首、重”,自首又重大立功
    寫——添加的壓韻和想象后綴,無意義,
    [想象]在外國立下重功的人,探望服刑的姐姐,防止避免中邪,手中寫上一些字(畫個符)。
    [應用實例](1999年試卷二第25題,單選)某檢察機關在查處一貪污案時,找證人王某了解情況。談話結束時,偵查人員順便問:“你自己有無問題需要說清楚?”王某一時語塞,偵查人員見狀便予以政策教育,王某遂交代了自己受賄5萬元的犯罪事實,并提供了本單位領導李琴受賄的線索。經反貪污賄賂局偵查,偵破了李某受賄60余萬元的特大案件。根據刑法規(guī)定,對王某受賄罪量刑時應如何處理?
    A.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B.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C.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解析]首先王某的行為是自首,并提供了本單位領導李琴受賄的線索。經反貪污賄賂局偵查,偵破了李某受賄60余萬元的特大案件。屬于重大立功,所以答案為B??疾熳允子种卮罅⒐Φ奶幜P辦法。
    5.《刑法》規(guī)定的量刑情節(jié):所有的“可以免除處罰”情節(jié)與“應當免除處罰”情節(jié)的對比精確記憶。
    [識記目標] 可以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
    (1)犯罪較輕且自首的(第67條第1款后段);
    (2)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鏟除的(第351條笫3款)。
    應當免除處罰的情節(jié):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第24條第2款前段)。
    [記憶方法]輕自首、種植毒,無害中止應免除
    [釋義] 輕——犯罪較輕
    自首——自首,不需轉換,字音和字意不變
    種植毒——不需轉換,字音和字意不變
    無——“沒有”的代替詞
    害——損害
    中止——中止犯
    應免除——添加的意義詞和壓韻后綴
    [應用實例](2000年試卷二第94題,不定項)關于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非法種植罌粟300株以上的行為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B.非法種植罌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獲前自動鏟除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C.非法種植罌粟而抗拒鏟除的,成立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
    D.國家工作人員非法種植罌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的,屬法定的從重處罰情況
    [解析]根據《刑法》351條的規(guī)定,非法種植罌粟500株以上的行為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所以A錯,為應選項;“免除處罰”是指定罪后免除處罰,“不追究刑事責任”是指既不能定罪也不能處罰,所以B錯,為應選項;C正確,D錯誤,所以,選項應該為A、B、D。
    6《刑法》及修正案、單行刑法規(guī)定的35個應當從重處罰情節(jié)的精確記憶。
    [識記目標]應當從重處罰的情節(jié):
    (1)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第29條第1款);
    (2)累犯(第65條第1款);
    (3)策動、脅迫、勾引、收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武裝部隊人員、人民警察、民兵進行武裝叛亂或者武裝*的(第104條第2款);
    (4)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犯刑法第103條[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第104條[武裝叛亂、*罪]、第105條[*國家政權罪;煽動*國家政權罪]規(guī)定之罪的(第106條);
    (5)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犯叛逃罪的(第109條第2款);
    (6)武裝掩護走私的(第157條第1款);
    (7)偽造貨幣并出售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的(第171條第3款);
    連接轉換:教累扯魚掌撕畢
    (8)**幼女的(第236條第2款);
    (9)猥褻兒童的(第237條第3款);
    (10)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具有毆打、侮辱情節(jié)的(第238條第1款);
    (1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刑法第238條前3款規(guī)定之罪的(非法拘禁)(第238條第4款);
    (1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第243條第2款);
    (13)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非法搜查罪或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第245條第2款);
    連接轉換:煎煨拘禁告查(密)
    (14)刑訊逼供或暴力逼取證言致人傷殘、死亡的(第247條);
    (15)虐待被監(jiān)管人致人傷殘、死亡的(第248條第1款);
    (16)郵政工作人員私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而竊取財物的(第253條第、2款);
    (17)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第279條第2款);
    (18)引誘未成年人參加聚眾*亂活動的(第301條第2款);
    (19)司法工作人員阻止證人作證、指使他人作偽證或者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的(第307條第3款);
    (20)盜伐、濫伐自然保護區(qū)內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第345條第4款);
    連接轉換:筆管拆帽隱居林,
    (21)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第347條第6款);
    (22)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第349條第,2款);
    (23)引誘、教唆、欺騙或者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第353條第3款);
    (24)因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實施毒品犯罪的(第356
    條);
    (25)旅館業(yè)、飲食服務業(yè)、文化娛樂業(yè)、出租汽車業(yè)等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利用本單位的條件,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的(第361條第2款);
    (26)制作、復制**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組織播放的(第,364條第3款);
    連接轉換:毒劑吸走鋁燴(米)
    (27)向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傳播**物品的(第364條第4款);
    (28)戰(zhàn)時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的(第369條);
    (29)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第384條第2款);
    (30)索取賄賂的(第386條);
    (31)戰(zhàn)時阻礙軍人執(zhí)行職務的(第426條);
    (32)偽造、變造海關簽發(fā)的報關單等憑證和單據,并用于騙購外匯的(《關于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第1條第2款);
    (33)海關、外匯管理部門以及金融機構、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與騙購外匯或者逃匯的行為人通謀、為其提供購買外匯的有關憑證
    或者其他便利的,或者明知是偽造、變造的憑證和單據而售匯、付匯的(上述《決定》第5條)。
    連接轉換:船破挪索阻海關
    (34)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玩忽職守造成破產、嚴重損失罪或者濫用職權造成破產、嚴重損失罪的(修正后的刑法第168條);
    (35)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的(第171條之一第3款);
    連接轉換:國企竊卡從重(的)
    [記憶方法]教累扯魚掌撕畢,煎煨拘禁告查(密)
    筆管拆帽隱居林,毒劑吸走鋁燴(米)
    船破挪索阻海關,國企竊卡從重(的)(di音)
    [釋義]教——教唆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
    累——累犯;
    扯——“策”的諧音,
    魚——“與”的諧音
    掌——不變
    撕——“私”的諧音
    畢——“幣”的諧音
    煎——“*”的諧音
    煨——“猥”的諧音
    拘——不變
    禁——不變
    告——不變
    查——不變
    (密)——添加的諧音和意義字根
    筆——“逼”的諧音
    管——不變
    拆——不變
    帽——“冒”的同音字
    隱——“引”的同音字
    居——“據”的同音字
    林——不變
    毒——不變
    劑——“緝”的同音字
    吸——不變
    走——不變
    鋁——“旅”的同音字
    燴——“*”的同音字
    (米)——添加的諧音和意義字
    船——“傳”的諧音
    破——不變
    挪——不變
    索——不變
    阻——
    ?!蛔?BR>    關——不變
    國企——不變
    竊卡——不變
    從重(的)——添加的壓韻意義后綴
    [釋義]一個老師,教書教累了,從賣魚的鋪子上扯下一條魚,用手掌撕扯完畢,煎煨的時候被拘禁了,是因為被別人告發(fā)了,被查出了這個秘密;出來無面回家,把筆管拆下了筆帽,隱居到樹林里,用它把毒劑吸走,又用鋁鍋燴的米,后來象克魯索一樣做了一條木船,劃過對岸,船破了挪下繩索拴到岸邊的木樁上,阻止海關檢查他的船,海關雖然是國有企業(yè)(國家機關),竊取別人信用卡也要從重處罰的。
    [應用實例](2006年試卷二第8題,單選) 下列哪些行為屬于法定的從重處罰情節(jié)?
    A.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利用職權對乙進行非法拘禁,時間長達3天
    B.軍警人員甲持槍搶劫
    C.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利用職權挪用數(shù)額巨大的救濟款進行賭博
    D.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徇私舞弊,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解析] A項考的是“煎煨拘禁告查(密)”的第二個字“禁”,A應當選;B項考的是搶劫罪加重情節(jié),不選;C項考的是“船破挪索海關”中的“挪”字,C應當選;D項考察“國企竊卡從重(的)” “國企”兩個字,因為題目說的是國家機關,所以該答案錯誤,D不當選,正確答案應該是A、C。此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把上述幾句話記熟練的話,解答此題也是非常容易的。
    7.親告罪(告訴才處理的犯罪)的種類.
    [識記目標]
    《刑法》246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刑法》257條:【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刑法》260條:【虐待罪】虐待家庭成員,情節(jié)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刑法》270條:【侵占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對于上述的幾種情形,《刑訴解釋》1條又作了總結:《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guī)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
    4、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guī)定的)。
    [記憶方法]五匪不重抱不死,你不上網去侵占
    [釋義]五——“侮”的諧音,指侮辱侮辱
    匪——“誹”的諧音,指誹謗
    不重——犯侮辱罪和誹謗罪的不能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嚴重”、“除外”替換的說法
    抱——“暴”的諧音,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不死——不能致人死亡,死亡的話就是公訴案件了,如果是重傷的話還是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你——“虐”的諧音
    不上網——“不傷亡”的諧音,不能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如果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就是公訴案件了。
    去——添加字,無意義。
    侵占——侵占罪
    [想象]五個匪徒雖然身體不重,但是抱緊了也不會死掉;你不去上網去侵占別人的財產。這要告訴才處理的。
    [應用實例](2004年試卷二第81題,不定項選擇題)下列情形中,告訴才處理的有:
    A.捏造事實,誹謗國家領導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
    B.虐待家庭成員,致使被害人重傷
    C.遺棄被撫養(yǎng)人,情節(jié)惡劣的
    D.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
    [解析]這道題考察的就是對親告罪情形的準確記憶,記住上面的口訣之后,可以輕松的作出判斷,正確的選項應該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