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全評價師輔導:安全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字號:

1對法律法規(guī)標準的引用不夠準確
    有時可見一份評價報告引用的法律法規(guī)近百項,標準規(guī)范也可達近百項之多。而仔細對照評價報告中實際應用或相關的不到50%。這一是對法律法規(guī)標準的適用范圍不清,引用不準確;二是引用過時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
    一份高質量的評價報告,所引用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不在于多,而在于突出評價對象的特殊性和針對性。評價報告中引用的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一是作為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的依據(jù);二是提供設計單位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查證的具有法定作用的依據(jù);三是作為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和行政監(jiān)督過程的依據(jù)。總之,評價依據(jù)的準確度越多,報告的規(guī)范作用就越到位。
    2評價范圍不清
    評價范圍的確定影響到評價的準確性。有些評價報告關于評價范圍的表述文不對題,常常出現(xiàn)以評價內容代替評價范圍。評價范圍的表述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好比刻劃評價對象的外形輪廓,評價范圍還有必要明確評與不評的界線,有效分析和相關分析的界線。特別是涉及擴建的工程項目,存在工程項目之間,新老裝置之間以及公用設施等,往往交代不清。如在擴改建項目中,公用設施雖然不包括在擴改建內容中,但它仍然是擴改建工程的相關部分,沒有這些公用設施,擴改建工程根本無法正常運行。同時公用設施的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擴改建工程投產(chǎn)后的運行安全。由此可見,公用設施應理所當然的包括在擴改建工程評價范圍內。
    3評價數(shù)據(jù)的采集缺乏核實
    安全評價資料、數(shù)據(jù)的采集是進行安全評價必要的基礎工作。對收集到安全評價資料數(shù)據(jù)(如建構筑物安全間距、周邊防護距離、危化品儲量等),應通過現(xiàn)場檢查、丈量核實其真實性。但有些評價人員對采集的不實數(shù)據(jù)缺乏核實,得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評價結論。
    有些評價人員將評價對象的商業(yè)廣告用詞照搬到評價報告的工程(企業(yè))概況中,缺乏報告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4生產(chǎn)過程描述缺乏準確性
    有些評價報告,對化工企業(yè)、精細化工企業(yè)的生產(chǎn)流程或工藝流程描述缺乏準確性,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工藝上文字描述費解,圖表內容不齊,物料、設備不全。這個問題既與基本資料的可信度有關,又與評價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和鉆研精神有關,或許還涉及商業(yè)保密而被人為封鎖。
    5危險有害因素識別的問題
    有一些評價報告,僅按傷亡事故和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往往缺乏設備、設施、物料反應可能產(chǎn)生的危險后果和有害因素的識別。
    也有一些評價人員,在工程項目安全預評價中往往忽略立足于本質安全度進行分析的概念,避實就虛,盲目進行假設事件的管理原因和人為失誤分析,甚至作出大量設備缺乏的假設,最終將危險有害因素擴大化。
    6評價單元劃分不合理,與實際評價分析相脫節(jié)
    一些安全評價報告因評價單元劃分不合理,造成評價內容有明顯漏項。
    一些安全評價報告劃分出來的評價單元與實際評價過程采用的評價單元沒有邏輯關系,造成評價單元劃分與實際評價分析相脫節(jié)。
    一般而言,各類安全評價形成的完整報告都會涉及不同層次的分析評價,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評價對象,評價單元的劃分分層次,這有利于分門別類得出明確的評價結果,最終得出準確無誤的結論。
    7評價方法的選擇
    很多評價報告僅對評價方法進行介紹而無所謂選擇,在評價項目中究竟如何應用,用在何處,用在哪個單元,應用條件如何,有的沒有交待,有的交待不清。
    對危險性大的系統(tǒng)必要時,同時選擇一種以上的安全評價方法進行安全評價,各種方法互相補充、分析、綜合、相互驗證,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可靠性。但目前能這樣做的安評報告還比較少。
    8對策措施的問題
    對策措施主要是針對性問題。
    不同安全評價類型所提出的對策措施肯定不完全相同。安全預評價的對策措施,必須考慮作為安全設計的參考,涉及的安全要求應該系統(tǒng)地提給設計單位落實。同時,還應該對項目建成運行的安全管理提出原則性要求。對于驗收評價,現(xiàn)狀評價的對策,應該著重對既成事實中存在的重要缺陷提出補救措施和整改意見,其中包括技術和管理方面。但有些評價報告雷同,所提出的對策措施體現(xiàn)不出差異,缺乏針對性,僅停留在基本原理的層面上泛泛而談,沒有著眼于力求解決具體問題。此外,評價者要明白,受當前科技水平和經(jīng)濟能力的限制,在許多領域要實現(xiàn)本質安全不可能,但應該按照國家規(guī)范和標準設計﹑施工﹑運行以接近這個目標,不能無原則﹑無限制地盲目提高安全設計要求和安全標準。提出的每條對策措施要有針對性,并要說明依據(jù)的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否則提出的對策措施從法規(guī)意義上說是無效的。
    安全對策措施的提出應主次分明、條理井然。有的安全評價報告提出的安全對策措施結構混亂,內容多有重復。不僅讓報告的審閱者不知其所以然,而且為企業(yè)具體實施整改工作帶來難度。
    此外,有些報告在每個評價單元或每個評價章節(jié)的小結部分提出專門的對策措施,在對策措施章節(jié)中又再次描述。這種重復工作使文稿累贅。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在對策措施章節(jié)中歸納﹑整理﹑分類列出。
    9評價報告的編輯問題
    安全評價報告有時會出現(xiàn)許多不應該有的低級錯誤或文字編排錯誤。這說明評價人員在工作態(tài)度上缺乏嚴謹性和認真性。所以要加強報告的文字校對工作,逐級校審。
    有一部分安全評價人員的編輯水平較低,不會利用材料進行論證,或論證缺乏嚴密的邏輯和透徹的說理。有的評價內容與評價結論缺乏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