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稱:中文:國際標準化組織。
英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二、成立時間及過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前身是國家標準化協(xié)會國際聯(lián)合會和聯(lián)合國標準協(xié)調(diào)委員會。1946年10月,2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的代表在倫敦召開大會,決定成立新的國際標準化機構,定名為ISO.大會起草了ISO的第一個章程和議事規(guī)則,并認可通過了該章程草案。1947年2月23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成立。
三、宗旨:在全世界促進標準化及有關活動的發(fā)展,以便于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并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jīng)濟領域中的合作。
四、性質(zhì)及總部地址: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世界上的國際標準化機構,是非政府性國際組織,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團體被接納為成員。ISO總部設在瑞士日內(nèi)瓦。
五、規(guī)模(初建時的會員和現(xiàn)有會員數(shù)量):國際標準化組織有25個始創(chuàng)成員國:奧地利、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丹麥、芬蘭、法國、匈牙利、印度、以色列、意大利、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俄羅斯、南非、瑞典、瑞士、英國、美國。目前,ISO共有成員團體148個,其中正式成員97個,通訊成員36個,注冊成員15個。
六、組織機構及其下設機構:全體大會是ISO的權利機構,其組織機構還包括理事會、政策制定委員會、技術管理局、中央秘書局、標準物質(zhì)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下設225個技術委員會(TC),目前仍在工作的有188個,600多個分技術委員會(SC), 2000多個工作組(WG)。
七、組織的工作語言、主要活動和出版物:
1、工作語言:英語、法語、俄語。俄羅斯聯(lián)邦成員團體將承擔所有俄語與其他語言的互譯工作。
2、主要活動:制定和出版ISO國際標準,采取措施以便在世界范圍內(nèi)實施;協(xié)調(diào)全球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和各技術委員會進行技術交流;與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有關標準化問題。
3、主要出版物:《ISO國際標準》、《ISO技術報告》、《ISO標準目錄》、《ISO通報》、《ISO年刊》、《ISO聯(lián)絡機構》、《國際標準關鍵詞索引》。
八、我國加入ISO的情況:中國是 ISO始創(chuàng)成員國之一,也是最初的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中華民國政府未按章交納會費,1950年被ISO停止會籍。1978年9月中國以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名義參加ISO,1985年改由中國國家標準局參加,1989年又改由中國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參加。2001年機構改革后,國家標準委代表中國組織參加該組織的活動。
九、我國在組織中的任職情況:1985年原國家標準局局長當選為該組織執(zhí)行局成員,1988-1992年原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派員擔任該組織技術局成員,2001年國家標準委溫珊林擔任技術局成員。
十、臺灣、香港、澳門是否為該組織成員:香港是ISO通訊成員。原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已同意澳門成為ISO通訊成員,但澳門還未加入。臺灣不是ISO成員。
十一、電子郵件及網(wǎng)址:Web site:http://www.iso.org
英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二、成立時間及過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前身是國家標準化協(xié)會國際聯(lián)合會和聯(lián)合國標準協(xié)調(diào)委員會。1946年10月,2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的代表在倫敦召開大會,決定成立新的國際標準化機構,定名為ISO.大會起草了ISO的第一個章程和議事規(guī)則,并認可通過了該章程草案。1947年2月23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成立。
三、宗旨:在全世界促進標準化及有關活動的發(fā)展,以便于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并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jīng)濟領域中的合作。
四、性質(zhì)及總部地址: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世界上的國際標準化機構,是非政府性國際組織,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團體被接納為成員。ISO總部設在瑞士日內(nèi)瓦。
五、規(guī)模(初建時的會員和現(xiàn)有會員數(shù)量):國際標準化組織有25個始創(chuàng)成員國:奧地利、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丹麥、芬蘭、法國、匈牙利、印度、以色列、意大利、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俄羅斯、南非、瑞典、瑞士、英國、美國。目前,ISO共有成員團體148個,其中正式成員97個,通訊成員36個,注冊成員15個。
六、組織機構及其下設機構:全體大會是ISO的權利機構,其組織機構還包括理事會、政策制定委員會、技術管理局、中央秘書局、標準物質(zhì)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下設225個技術委員會(TC),目前仍在工作的有188個,600多個分技術委員會(SC), 2000多個工作組(WG)。
七、組織的工作語言、主要活動和出版物:
1、工作語言:英語、法語、俄語。俄羅斯聯(lián)邦成員團體將承擔所有俄語與其他語言的互譯工作。
2、主要活動:制定和出版ISO國際標準,采取措施以便在世界范圍內(nèi)實施;協(xié)調(diào)全球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和各技術委員會進行技術交流;與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有關標準化問題。
3、主要出版物:《ISO國際標準》、《ISO技術報告》、《ISO標準目錄》、《ISO通報》、《ISO年刊》、《ISO聯(lián)絡機構》、《國際標準關鍵詞索引》。
八、我國加入ISO的情況:中國是 ISO始創(chuàng)成員國之一,也是最初的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中華民國政府未按章交納會費,1950年被ISO停止會籍。1978年9月中國以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名義參加ISO,1985年改由中國國家標準局參加,1989年又改由中國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參加。2001年機構改革后,國家標準委代表中國組織參加該組織的活動。
九、我國在組織中的任職情況:1985年原國家標準局局長當選為該組織執(zhí)行局成員,1988-1992年原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派員擔任該組織技術局成員,2001年國家標準委溫珊林擔任技術局成員。
十、臺灣、香港、澳門是否為該組織成員:香港是ISO通訊成員。原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已同意澳門成為ISO通訊成員,但澳門還未加入。臺灣不是ISO成員。
十一、電子郵件及網(wǎng)址:Web site:http://www.is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