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采用合同書的形式訂立合同時,在期限內(nèi)到達要約人,但要約人不作出回應-簽字或蓋章,這時是否生效?合同肯定不成立,但如何理解“一經(jīng)送達要約人合同隨之成立”?
答:生效;要約人發(fā)出要約,就等于認可要約
老師您好,我聽您講課時講到:試用期內(nèi),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而教材128頁,標注:勞動者在試用期內(nèi)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我不清楚應該怎樣記?
老師,我用的教材是咱培訓網(wǎng)校給郵寄的,是建造師第三版,是新的嗎?我怎麼感覺和蔡老師的講義多少有些出入?
答:您用的好像是新版,沒問題的。至于解除合同,按照教材理解
如果中標候選人放棄中標 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標文件規(guī)定應當提交履約保證金而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未能提交的,中標候選人需要承擔什么責任?是締約過失責任嗎
答:依通說,締約過失責任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因過錯違反依誠實信用原則負有的先合同義務,導致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雖然成立,但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條件而被確認無效、被變更或被撤銷,給對方造成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所謂先合同義務,又稱先契約義務或締約過程中的附隨義務,是指自締約當事人因簽訂合同而相互接觸磋商,至合同有效成立之前,雙方當事人依誠實信用原則負有協(xié)助、通知、告知、保護、照管、保密、忠實等義務。
我國《合同法》第42條確立了締約過失責任制度,該條規(guī)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可見締約過失責任實質上是誠實信用原則在締約過程中的體現(xiàn)。
所以,不是締約過失責任
答:生效;要約人發(fā)出要約,就等于認可要約
老師您好,我聽您講課時講到:試用期內(nèi),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而教材128頁,標注:勞動者在試用期內(nèi)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我不清楚應該怎樣記?
老師,我用的教材是咱培訓網(wǎng)校給郵寄的,是建造師第三版,是新的嗎?我怎麼感覺和蔡老師的講義多少有些出入?
答:您用的好像是新版,沒問題的。至于解除合同,按照教材理解
如果中標候選人放棄中標 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標文件規(guī)定應當提交履約保證金而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未能提交的,中標候選人需要承擔什么責任?是締約過失責任嗎
答:依通說,締約過失責任是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因過錯違反依誠實信用原則負有的先合同義務,導致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雖然成立,但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條件而被確認無效、被變更或被撤銷,給對方造成損失時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所謂先合同義務,又稱先契約義務或締約過程中的附隨義務,是指自締約當事人因簽訂合同而相互接觸磋商,至合同有效成立之前,雙方當事人依誠實信用原則負有協(xié)助、通知、告知、保護、照管、保密、忠實等義務。
我國《合同法》第42條確立了締約過失責任制度,該條規(guī)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可見締約過失責任實質上是誠實信用原則在締約過程中的體現(xiàn)。
所以,不是締約過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