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代理人綜合輔導:集體土地的補償安置問題

字號:

集體土地征用的補償,是征地工作的主要內容,亦是一項難度較大的重要工作,其涉及到國家,集體,個人利益,既要考慮到建設項目的投資和國家建設的發(fā)展,又要考慮被征地單位以及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力求做到國家利益優(yōu)先,兼顧用地單位和被征地單位和農民的各方利益。
    1、征用集體土地的補償原則:
    一是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原則。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征用農民的土地等于剝奪了他們的生活來源。因此,征地補償應使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為原則,以保障農民兄弟的利益不因征地而受損。
    二是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shù)脑瓌t。征用土地的補償標準和補償范圍不能因征用土地之后的用途改變而改變,而是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確定補償標準和補償范圍原來是耕地的,按耕地的標準給予補償,原來是林地的,按林地的標準給予補償,對地上物的補償和對人員的安置也是如此。
    2、征用集體土地的補償范圍和標準:
    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補償費用。征用土地的補償費用包括以下三項內容:
    一是土地補償費,主要是因國家征用土地而對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土地投入和收益損失給予的補償,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產值的6至10倍。征用其他土地的補償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用耕地的補償費標準規(guī)定。
    二是安置補償費是為了安置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并取得生活來源的農業(yè)人口的生活所給予的補助費用。征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數(shù)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yè)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補助費,不得超過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征用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用耕地的安置補助標準規(guī)定。
    三是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助費,如房屋,水井,林木及正處于生長而未能收獲的農作物等,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規(guī)定。
    3、安置剩余勞動力。
    因國家建設征用土地造成的多余勞動力,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組織被征用單位,用地單位和有關單位,通過發(fā)展副業(yè)生產和舉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等途徑加以安置,安置不完的,可以安排符合條件的人員到用地單位或者其他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全民所有制單位就業(yè),并將相應的安置補助費轉撥給吸收勞動力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