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核心資料:毛鄧核心考點(四)

字號:

三、關于過渡時期和社會主義改造
    37.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國情是中國是一個經濟相當落后的農業(yè)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在1956年,主要標志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
    38.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對待富農的政策是保存富農經濟。中共提出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最初設想是在民主革命時期。
    39.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戰(zhàn)略方針是不要四面出擊。新民主主義的性質是過渡性質。建立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主要途徑是沒收官僚資本。建國初期,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是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實行和平贖買的基本政策。
    40.總路線的主體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其兩翼是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國家實行的原則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贖買的原則。建國以后我國對民族資本實行的政策有:利用、限制、改造。
    41.在對個別企業(yè)公私合營時期我國所采取的政策是“四馬分肥”,即國家所得稅、企業(yè)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方紅利各占1/4;;全行業(yè)公私合營后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的贖買政策是:對私股實行定息的辦法。
    42.1951年我國在國家機關、部隊和國營企業(yè)等單位中開展的“三反”斗爭的內容有: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1952年初,我國在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yè)中開展了五反斗爭包括的內容有: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才、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