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b點止。ReH點是上屈服強度, ReL點是下屈服強度, ReL也可稱為屈服極限,當應力到達ReH點時,鋼材抵抗外力能力下降,發(fā)生"屈服"現(xiàn)象。ReL是屈服階段應力波動的次低值,它表示鋼材在工作狀態(tài)允許達到的應力值,即在ReL之前,鋼材不會發(fā)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故在設計中一般以下屈服強度作為強度取值的依據(jù)。碳素結構鋼Q235的 應不小于235MPa。
(3)強化階段
bc為強化階段。過b點后,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又重新提高,變形發(fā)展速度比較 隨著應力的提高而增加。對應于點C的應力,稱為抗拉強度,用Rm表示, Rm=Fm/S0 (Fm為c點時荷載, S0為試件受力截面面積)。
抗拉強度不能直接利用,但下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比值(即屈強比ReL/Rm)反映鋼材的安全可靠程度和利用率。屈強比越小,表明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高. 材料不易發(fā)生危險的脆性斷裂。如果屈強比太小,則利用率低,造成鋼材浪費。碳素結 Q235的Rm應不小于375MPa,屈強比在0.58~0.63之間。
對于在外力作用下屈服現(xiàn)象不明顯的硬鋼類,規(guī)定產生殘余變形為0.2%Lo時的應力作為屈服強度,用Rp0.2表示。
(4)頸縮階段
cd為頸縮階段。過c點,材料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在cd范圍內,應變迅 加,而應力則反而下降,變形不能再是均勻的。鋼材被拉長,并在變形處發(fā)生頸縮",直至斷裂。
將拉斷的鋼材拼合后,測出標距部分的長度,便可按下式求得其斷后伸長率A:
A= ×100%
式中L0一一試件原始標距長度, mm;
Lu——試件拉斷后標距部分的長度, mm。
以A和A1l.3分別表示Lo = 5do和Lo = 10do時的斷后伸長率, d0為試件的原直徑或厚度。對于同一鋼材,A大于A1l.3。
伸長率反映了鋼材的塑性大小,在工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塑性大,鋼質軟,結構塑性變形大,影響使用。塑性小,鋼質硬脆,超載后易斷裂破壞。塑性良好的鋼材,偶爾超載、產生塑性變形,會使內部應力重新分布,不致由于應力集中而發(fā)生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