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PDM項目,需求調研已經完畢,正處于開發(fā)階段。這時客戶提出想把PDM和常用的三維設計軟件PRO/E進行集成,實現兩套軟件的數據交互。根據PM的經驗和技術人員的反饋來看,這個集成的難度相當大。但PM卻一口答應下來,然后向客戶提出需要對方配合的工作:請客戶方找PRO/E公司,以大客戶的身份要求PRO/E提供所需的數據接口。但是進行這種洽談的話,用戶需要提供正版序列號。實際上這家公司所用的PRO/E全是盜版,領導為此猶豫不決。PM更進一步地提出讓他們干脆采買幾套正版,不過即使是一套正版,價格也在80萬以上。權衡再三,最終客戶還是主動放棄了這個需求。
分析:
出現超出開發(fā)能力但又符合項目邊界的需求是項目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這種事情一旦解決不好,很容易讓客戶對供應商的水平產生懷疑,雙方合作產生裂痕,進而影響驗收。這個案例中的PM相當懂得隨機應變,他答應客戶去做這個需求其實是張空頭支票。但是通過巧妙的處理方式,最終的結果卻是需求被主動放棄,而且客戶對PM的好感增加。不過采用這樣的辦法是有風險的,只有事先作好調查,心里有較大把握,才能付諸實施。
分析:
出現超出開發(fā)能力但又符合項目邊界的需求是項目中最讓人頭疼的問題。這種事情一旦解決不好,很容易讓客戶對供應商的水平產生懷疑,雙方合作產生裂痕,進而影響驗收。這個案例中的PM相當懂得隨機應變,他答應客戶去做這個需求其實是張空頭支票。但是通過巧妙的處理方式,最終的結果卻是需求被主動放棄,而且客戶對PM的好感增加。不過采用這樣的辦法是有風險的,只有事先作好調查,心里有較大把握,才能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