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教育碩士考試復習精要:心理學歷史流派

字號: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評價
    肯定 否定
    構造主義 馮特 Ø 研究意識(經(jīng)驗)及其構成 Ø 把意識分為感覺、意向和感情三個基本元素;心理活動由這些元素構成 Ø 實驗內省法 Ø 開創(chuàng)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成為獨立于思辨性哲學的一門科學 Ø 純內省分析脫離實際
    機能主義 詹姆士 桑代克 Ø 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使有機體適應環(huán)境
    行為主義 華生 Ø 反對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 Ø 解釋行為的公式:S-R(刺激-反應) Ø 反對內省,主張客觀研究方法 Ø 客觀研究方法,研究更加科學嚴謹 Ø 否定人的心理、意識 Ø 以行為和生理反應代替心理現(xiàn)象 Ø 把人和動物等同 Ø 分析行為的機械主義觀點
    托爾曼 Ø 引入認知、期望、目的等中間變量 Ø S-0-R
    斯金納 Ø 拒絕中間變量,認為強化和改變行為的主要動力是有機體“操作”環(huán)境的效果
    格式塔心理學 惠特海默 考夫卡 苛勒 勒溫 Ø 反對把心理分解為元素,強調心理是一個整體 Ø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Ø 重視意識經(jīng)驗的研究 Ø 主觀唯心論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Ø 重視異常行為的分析 Ø 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xiàn)象 Ø 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 Ø 意識是精神活動很小一部分、心理表層,無意識才是主體、深層、本能 Ø 性欲是本能 Ø 區(qū)分意識與無意識 Ø 關注需要、動機等心理的動力因素 Ø 把一切行為歸于被壓抑的性欲 Ø 認為無意識決定意識甚至社會發(fā)展
    人本主義 馬斯洛 羅杰斯 Ø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Ø 人性本善 Ø 人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Ø 反對行為主義只相信所見所聞,認為正是內部的思想等才使人彼此相區(qū)別 Ø 忽略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 Ø 定義和研究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可重復驗證性
    認知心理學 皮亞杰學派等 Ø 理論基礎-奈塞1967年《認知心理學》 Ø 信息加工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