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內涵報酬率的公式到底是怎樣的???解釋解釋,光看這個一點都不理解
【教師回復】:根據內含報酬率的定義可知:內含報酬率是使投資方案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沒有具體的公式,只能通過對現金流量折現來計算內含報酬率。
教材137頁的例題是通過內插法來計算內含報酬率,其中根據16%和17%以及其對應的凈現值23.78元和-485元可知:A方案的內含報酬率在16%和17%之間。
(二)問題:營運資金和付現成本是否有重復部分?倆者分類的角度不同,放在這里會不會有混淆的嫌疑?
【教師回復】:墊支的營運資金是指在項目開始時,由于流動資產的需求,需要企業(yè)追加的一部分資金,在項目結束時,這部分資金是可以收回的,所以稱為墊支的營運資金。
付現成本是在項目經營期間需要用現金支付的成本,這里需要區(qū)別與營運資金的是,它是項目經營期間發(fā)生的成本,只是用先進支付的那部分成本,付現成本=生產經營費用-折舊費用。所以兩者并不沖突。
(三)問題: 為什么要把舊設備變現收入和節(jié)約的付現成本作為使用新設備的機會成本?為什么不把變現收入和節(jié)約的付現成本放在使用新設備下來考慮?這樣不是更好理解嗎?
【教師回復】:教材這里是分開考慮的,即考慮繼續(xù)使用舊設備,則此時喪失了舊設備變現收入和節(jié)約的付現成本,就形成了機會成本,這部分機會成本作為繼續(xù)使用舊設備的投資額;
考慮使用新設備,則新設備的購買價款,就作為新設備的投資額。如果用差量考慮,則可以用您說的方法考慮,但是在平均年成本法下,是需要分開單獨考慮的,因為要求計算每一方案的平均年成本。
(四)問題:為什么說NPV法與IRR法對互斥項目進行決策是可能會出現沖突呢?還有二者別的沖突情況嗎?謝謝!
【教師回復】:因為內含報酬率是相對指標,只能說明項目報酬率水平,反映不出項目未來全部報酬規(guī)模的大小。因此,內含報酬率大的項目不一定獲得的總報酬率大,這時需要用凈現值法進行決策。另外,凈現值法隨著資本成本變動而變動,而企業(yè)的資本成本在內涵報酬率上沒有反映。所以,這兩種方法在對互斥項目的評價上會有偏差,甚至產生沖突。因此對互斥項目進行評價時,應以凈現值法為主要方法。這兩者對獨立方案的評價上也可能存在差別。因此對獨立項目進行評價時,應利用多種方法,考慮企業(yè)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五)問題:為什么息稅前利潤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使用負債籌資比較有利?
【教師回復】:參見教材的圖示,或者下圖:
通過圖中可以看出當EBIT小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時,即在圖中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之前,從橫軸取點做縱軸的平行線,分別與兩條線相交,權益籌資線上的交點均高于負債籌資線上的點,所以采用權益資金籌資所對應的每股利潤更大,此時采用權益籌資對企業(yè)更有利,當EBIT大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EBIT時,做縱軸的平行線與兩條線相交,與負債籌資線的交點均高于與權益籌資線的交點,所以采用負債籌資的每股利潤更大,此時采用負債籌資對企業(yè)有利。
【教師回復】:根據內含報酬率的定義可知:內含報酬率是使投資方案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沒有具體的公式,只能通過對現金流量折現來計算內含報酬率。
教材137頁的例題是通過內插法來計算內含報酬率,其中根據16%和17%以及其對應的凈現值23.78元和-485元可知:A方案的內含報酬率在16%和17%之間。
(二)問題:營運資金和付現成本是否有重復部分?倆者分類的角度不同,放在這里會不會有混淆的嫌疑?
【教師回復】:墊支的營運資金是指在項目開始時,由于流動資產的需求,需要企業(yè)追加的一部分資金,在項目結束時,這部分資金是可以收回的,所以稱為墊支的營運資金。
付現成本是在項目經營期間需要用現金支付的成本,這里需要區(qū)別與營運資金的是,它是項目經營期間發(fā)生的成本,只是用先進支付的那部分成本,付現成本=生產經營費用-折舊費用。所以兩者并不沖突。
(三)問題: 為什么要把舊設備變現收入和節(jié)約的付現成本作為使用新設備的機會成本?為什么不把變現收入和節(jié)約的付現成本放在使用新設備下來考慮?這樣不是更好理解嗎?
【教師回復】:教材這里是分開考慮的,即考慮繼續(xù)使用舊設備,則此時喪失了舊設備變現收入和節(jié)約的付現成本,就形成了機會成本,這部分機會成本作為繼續(xù)使用舊設備的投資額;
考慮使用新設備,則新設備的購買價款,就作為新設備的投資額。如果用差量考慮,則可以用您說的方法考慮,但是在平均年成本法下,是需要分開單獨考慮的,因為要求計算每一方案的平均年成本。
(四)問題:為什么說NPV法與IRR法對互斥項目進行決策是可能會出現沖突呢?還有二者別的沖突情況嗎?謝謝!
【教師回復】:因為內含報酬率是相對指標,只能說明項目報酬率水平,反映不出項目未來全部報酬規(guī)模的大小。因此,內含報酬率大的項目不一定獲得的總報酬率大,這時需要用凈現值法進行決策。另外,凈現值法隨著資本成本變動而變動,而企業(yè)的資本成本在內涵報酬率上沒有反映。所以,這兩種方法在對互斥項目的評價上會有偏差,甚至產生沖突。因此對互斥項目進行評價時,應以凈現值法為主要方法。這兩者對獨立方案的評價上也可能存在差別。因此對獨立項目進行評價時,應利用多種方法,考慮企業(yè)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五)問題:為什么息稅前利潤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使用負債籌資比較有利?
【教師回復】:參見教材的圖示,或者下圖:
通過圖中可以看出當EBIT小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時,即在圖中每股收益無差別點EBIT之前,從橫軸取點做縱軸的平行線,分別與兩條線相交,權益籌資線上的交點均高于負債籌資線上的點,所以采用權益資金籌資所對應的每股利潤更大,此時采用權益籌資對企業(yè)更有利,當EBIT大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EBIT時,做縱軸的平行線與兩條線相交,與負債籌資線的交點均高于與權益籌資線的交點,所以采用負債籌資的每股利潤更大,此時采用負債籌資對企業(yè)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