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法規(guī):合同法第三章第二節(jié)

字號:

一.要約的概念和要件
    要約又稱發(fā)盤、出盤、發(fā)價、出價或報價等?!逗贤ā返?4條規(guī)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是一種意思表示,但不是法律行為,要約作為意思表示雖不是法律行為,但仍具有法律意義。
    二.要約的生效要件
    第一,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
    第二,要約必須向要約人希望與之締結合同的受要約人發(fā)出;
    第三,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
    第四,要約必須送達受要約人。
    三.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qū)別
    1.根據當事人的意愿來作出區(qū)分;
    2.依法律規(guī)定作出區(qū)分;
    3.根據訂約提議的內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條款來確定該提議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
    4.根據意思表示是針對特定人還是不特定人發(fā)出,可以作出區(qū)分;
    5.根據交易的習慣即當事人歷來的交易做法來區(qū)分。
    四.要約的法律效力
    (一)要約生效的時間
    《合同法》第16條規(guī)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對于要約生效的時間應注意:
    第一,“到達”并不一定實際送達到受要約人及其代理人手中,只要要約脫離要約人之控制,送達到受要約人所能控制的地方即為到達。
    第二,在要約人發(fā)出要約但未到受要約人之前,要約人可以撤回或修改要約的內容。
    第三,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接受數據電文系統(tǒng)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tǒng)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tǒng)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tǒng)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二)要約的存續(xù)期間
    要約的存續(xù)期間,指要約可在多長時間內持續(xù)其法律效力。
    如果邀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該邀也的存續(xù)期限,則應區(qū)分如下兩種情況:
    (1)以口頭形式發(fā)出的要約。如果要約中沒有規(guī)定承諾期限,那么受要約人只有即時作出承諾,才能對要約產生拘束力。
    (2)以書面形式發(fā)出的要約,如果要約中沒有規(guī)定存續(xù)期限,則應當確定一段合理時間作為要約存續(xù)的期限。
    合理期限包括:
    (1)要約到達于受要約人的時間;
    (2)作出承諾所必要的時間;
    (3)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所必需的時間。
    (三)要約法律效力的內容
    首先,要約對要約人的拘束力,稱形式拘束力;
    其次,要約對受要約人的拘束力,稱實質拘束力。
    五.要約的撤回和撤銷
    1.要約的撤回是指要約人在要約發(fā)出以后,未達到受要約人之前,有權宣告取消要約,從而阻止要約生效的意思表示。
    2.要約的撤銷是指要約人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并生效以后,將該項要約取消,從而使要約的效力歸于消滅的意思表示。
    3.因撤銷要約而給受要約人造成損害的,要約人應負賠償責任。而對要約的撤回并沒有這些限制。
    六.要約失效
    要約失效是指要約喪失了法律拘束力,即不再對要約人和受要約人產生拘束。
    根據《合同法》第20條,要約失效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拒絕要約的通知到達要約人;
    第二,要約人依法撤銷要約;
    第三,承諾期限屆滿,受要約人未作出承諾;
    第四,受要約人對要約的內容作出實質性的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