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筑材料和構造
-了解建筑材料與構造的基本知識
5.1 建筑材料
A.建筑材料的分類:
1) 按組成物質分類
®無機材料:金屬和非金屬。
®有機材料:植物、瀝青和合成高分子材料。
®復合材料:顆粒集結型、纖維增強型和層和型。
2) 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類
®建筑結構材料:承受荷載,起骨架作用
®圍護和隔絕材料:隔熱、隔聲、防水、保溫。
®裝飾材料:保護主體,滿足美觀要求。
®其他功能材料:耐高溫、抗強腐蝕、太陽能轉換等。
B.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質
1) 力學性質
®強度: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和抗剪強度。
®材料的彈性、塑性、脆性與韌性。
2) 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參數
®密度:材料在絕對密實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內所具有的質量 (g/cm)。
®表觀密度:材料在自然狀態(tài)下(包括內部孔隙)單位體積所具質量
®堆積密度:散粒狀材料在自然堆積狀態(tài)下單位體積的質量
®孔隙率:材料中孔隙體積占材料總體積的百分率。
®空隙率:散粒狀材料在自然堆積狀態(tài)下,顆粒間空隙體積占總體積的百分率
®吸水率:材料由干燥狀態(tài)變?yōu)轱査疇顟B(tài)所增加的(所吸入水的)質量與材料干質量之比的百分率·
®含水率:材料內部所包含水分的質量占材料干質量的百分率
3)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影響建筑材料耐久性的內部因素:材料本身各種組分和結構的不穩(wěn)定、各組分熱膨脹的不一致,所造成的熱應力、內部孔隙、各組分界面上化學生成物的膨脹等。
®影響建筑材料耐久性的外部因素:所處的環(huán)境和條件,如日光爆曬,大氣、水、化學介質的侵蝕,溫度、濕度變化,凍融循環(huán),機械摩擦,荷載的反復作用,蟲菌的寄生等。
5.2 建筑構造
1) 研究對象
®建筑構造是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構件的組成原理和方案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學科,涉及
®建筑功能、工程技術、建筑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2) 建筑物的組成構件
®建筑構件統稱為"八大構件“:基礎、墻體、門、窗、屋頂、樓面、地面和樓梯。
5.3 建筑構造的原理與方法
1) 防水構造
®地下室防水構造:材料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
®屋頂防水構造:平屋頂:i<1:10(常用值為1:20~1:50)。斜屋頂:i >1:10。
®屋頂防水構造由保護層、找平層、結合層(冷底子油涂刷)構成。
2) 防湖構造
®勒腳與底層實鋪地防潮:有泊氈防潮層、防水沙漿防潮層和細石混凝土防潮層.
®防止地面回潮:迅速提高地表溫度。
®地下室防潮:當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平,則需采取地下室防水構造,高出水位0.5~1.0m的地下室外墻部分也需作防潮處理。
3) 保溫構造
®室內采暖的氣溫要求為16~20℃,廠房為10-15度。
®保溫措施:增加墻體厚度,選擇導熱系數小的墻體材料。
®平屋頂保溫層有兩種:內置式(保溫層在防水層之下)和外置式(保溫層在防水層之上)。
4) 隔熱構造
®隔熱措施:采用淺色光潔外飾面地陽或通風;合理利用封閉空氣間層;綠化植被隔熱。
5) 變形縫構造
®伸縮縫:考慮溫度變化而預留的構造縫叫伸縮縫,寬度20~30mm。
®沉降縫:建筑物從基礎到屋頂全部構件貫通,保證縫兩側構件在垂直方向上能自由沉降。
®防震縫:防震縫將建筑物的墻體、樓地面、屋頂等構件全部斷開。在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且有下列情況之一時,要設防震縫:
®建筑物高差6m以上;
®建筑物有錯層,且樓板高差較大;
®建筑物各部分結構剛度質量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