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培訓資料:受賄罪

字號:

司法考試中對犯罪行為的認定和范圍的指導內(nèi)容和容易混淆知識點歸納如下:
    (一)成立要件
    1.行為主體:國家工作人員。
    (1)一般公民與國家工作人員相勾結(jié),伙同受賄的,以受賄罪的共犯論處。
    (2)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擔任了國家工作人員,就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可以成為貪污賄賂犯罪的主體。
    2.賄賂:職務行為的不正當報酬。賄賂只包括財物和財產(chǎn)性利益,不包括性服務。
    3.索取賄賂
    (1)索取賄賂包括要求、索要與勒索賄賂。對勒索賄賂,不以敲詐勒索罪論處,仍定受賄罪。
    (2)索取賄賂時不要求為他人謀取利益。
    4.收受賄賂
    (1)收受賄賂,是指在行賄人主動提供賄賂時,國家工作人員予以接受。
    (2)收受賄賂時,要求為他人謀取利益。
    ① 為他人謀取利益,只要求許諾為他人謀取利益,不要求為他人實現(xiàn)利益。
    ② 為他人謀取利益中的“他人”不限于行賄人。
    ③ 為他人謀取利益中的“利益”,既包括正當利益,也包括不正當利益。
    5.索取與收受的共同問題
    (1)索取或者收受賄賂,并不限于行為人將賄賂直接據(jù)為己有,也包括使請托人向第三人提供賄賂。第三人明知請托人提供的是賄賂,成
    立受賄罪的共犯,不明知,則不成立受賄罪共犯。
    (2)索取或收受賄賂,都要求行為人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
    所謂利用了職務上的便利,就是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將自己的職務行為與財物形成對價關系,使得財物成為職務行為的不正當報酬。
    注意:時間關系。只要行為人將職務行為與財物形成對價關系,就是受賄。這種對價關系在職務行為之前形成,還是在職務行為過程中或
    之后形成的,不影響受賄的成立。也即在職位行為之前、之中、之后,索取、收受賄賂,都可成立受賄罪。因此事后受財也是受賄。
    6.主觀是故意。
    第一,主觀上沒有接受賄賂的意思,事實上也沒有接受的,不成立受賄罪。
    第二,行為人迫不得已暫時收下財物,準備交給有關部門處理的,不成立受賄罪。
    以上是司法考試在犯罪法中的應用和具體考察的地方,要注意詳加掌握并理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