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

字號:

(一)正當理由
    1.依法執(zhí)行職務的行為。如公安人員對精神病發(fā)作者采取適當?shù)膹娭拼胧?BR>    2.正當防衛(wèi)。正當防衛(wèi)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安环ㄇ趾Α?,包括構成犯罪行為的不法侵害和尚未構成犯罪的不法侵害。“因正當防衛(wèi)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wèi)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shù)拿袷仑熑??!?《民通》第128條)
    正當防衛(wèi),是排除犯罪、排除侵權的正當、合法行為。雙方互相毆打,是互為侵權行為,不得主張正當防衛(wèi)。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亦可為正當防衛(wèi)行為。
    34—40 對精神病人的現(xiàn)實之侵害,能否進行正當防衛(wèi)?阻止精神病人殺人,以致傷害了精神病人,是防衛(wèi)行為還是緊急避險行為?
    ——對精神病人的現(xiàn)實之侵害,不妨礙為防衛(wèi)行為。阻止精神病人殺人,致精神病人損害,認定為防衛(wèi)行為較為準確。
    要注意正當防衛(wèi)的時間條件。事先防衛(wèi)和事后防衛(wèi)都不是正當防衛(wèi)。
    如吳某正被歹徒持刀劫持,劉某路過,拾一板磚擊向歹徒,歹徒是罕見的“蛋殼腦袋”,一命嗚呼。劉某的行為是正當防衛(wèi)行為,也是無因管理行為(緊急管理)。
    34—41 李某和周某在持刀搶劫女出租司機后拔掉汽車鑰匙倉皇逃跑,女出租司機用備用的鑰匙發(fā)動汽車將二歹徒撞殘,二歹徒要求民事賠償。
    ——不予賠償,逃跑是侵權行為的延續(xù),女司機的防衛(wèi)適時。
    要注意正當防衛(wèi)的限度條件。要考慮是否超過必要限度,要考慮防衛(wèi)工具(強壯的男子對偷盜的婦女是否要使用西瓜刀)、防衛(wèi)強度(如是否要把偷盜的人打死)、防衛(wèi)的緩急(沒有選擇的機會)及防衛(wèi)保護權益(人身侵權要著重保護)的性質等。
    34—42 張某被歹徒持槍搶劫,李某見狀沖上去奪槍。爭搶中歹徒被打死,李某亦受重傷。李某是否有權要求張某適當支付醫(yī)療費?
    ——有權。只是本案沒有明顯的受益范圍。《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5條規(guī)定:“為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損害,因沒有侵權人、不能確定侵權人或者侵權人沒有賠償能力,賠償權利人請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shù)?,人民法院應予支持。?BR>    3.緊急避險。緊急避險是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避免正在發(fā)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如李某被狼追趕,破張某之門而入藏身。緊急避險行為,是以對某人的較小損害避免較大損害?!睹裢ā返?29條規(guī)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fā)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shù)拿袷仑熑?。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shù)拿袷仑熑巍!薄睹裢ㄒ庖姟返?56條規(guī)定:“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shù)?,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BR>    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既有相同之處,也有明顯區(qū)別:
    (1)都是合法行為(阻卻違法事由)。
    (2)都是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利益免遭損害或者侵害。
    (3)都是針對正在發(fā)生的危害。
    (4)正當防衛(wèi)針對人的非法侵害,而緊急避險的險情,可能是自然原因引起,也可能是人的原因引起。
    (5)兩者都要求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但是正當防衛(wèi)造成非法行為人的實際損失,可能大于侵害所可能造成的損失。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失,必須小于險情造成的損失。
    (6)正當防衛(wèi)造成的損失,防衛(wèi)人不承擔責任。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失,避險人如果是受益人則要對受害人給予補償。
    4.自助行為。自助行為,一般認為是當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在不能及時請求國家救濟的情況下,對于他人的自由和財產加以控制的行為。我國法律沒有規(guī)定自助行為,但法理上都予以承認。
    5.受害人同意。受害人同意,是指受害人自愿承擔他人行為產生的某種損害后果。比如,某甲參加正規(guī)拳擊比賽被擊傷,自不得請求賠償。即使受害人同意,他人的行為也不得違反公序良俗,不得違反法律的強行性規(guī)定。
    比如,受托殺人肯定是違法行為,受害人的事先同意,不影響追究行為人的責任。從司法考試的角度看,就侵犯人身權來看,受害人的同意一般都是無效的。
    (二)外來原因
    1.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當事人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也就是說不可抗力不是絕對免責。
    2.第三人過錯。如《民通》第127條規(guī)定:“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由于受害人的過錯造成的,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由于第三人的過錯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BR>    3.受害人的過錯。受害人自己的過錯,可以免除行為人責任(或行為人不構成責任)。比如,某甲偷盜高壓線,明知有電,用刀去砍,被高壓電擊傷或者死亡,作業(yè)人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受害人的過錯也可以減輕加害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