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解聘病危院長。這個新聞與其說令人震驚,不如說是令人神傷。
真正說來,一個人在院長任上,病危而不得解聘,才是異常。學院有教學工作,有科研組織,有行政事務,院長病至危重,不能視事,則要么請辭,要么解聘,才是合理。所以,我覺得武大城建學院張在元院長遭到解聘,不可謂反常。何況,按照武大的說法,解聘是因為合同到期。
不過,張在元的情況又是特殊的:解聘了職務,他在武大就沒有身份,他的人事關系不在武大。
這樣,真正的問題,不是武大解聘張在元,而是解聘對張在元所產(chǎn)生的后果。雙方的分歧在醫(yī)藥費怎么支付。
張在元患運動神經(jīng)元病,失去自主呼吸,治病形成了巨額醫(yī)療費。我不能說為了使醫(yī)療費有人買單,一個病危的人必須繼續(xù)擔任院長;但也不能說一個人一旦被解聘,他病重就要落到等死的境地。
武大與張在元家屬之間的分歧,與其說是一個法律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倫理問題。
這些年,我們一直講“對事不對人”、“按制度辦事,而不要講人情”,我看武大做的就是“按章程辦”,而不顧及人情。聘用合同終止,宣布不再續(xù)聘,沒有什么問題,說不提供醫(yī)療費和房子,也合乎規(guī)定。然而對著一個病危在床的人宣布這些,情何以堪?
這件事情,小而言之,可以讓我們再次看到社會醫(yī)療保障制度的必要。大而言之,可以讓我們反思近些年被著力推舉的“不要講人情”的觀念。不要講人情,不要講道義,一切按規(guī)矩辦,不要有例外……不知有多少社會弱者,就是“按規(guī)矩辦”而變得更弱,甚至“規(guī)矩”中如果有一點保護弱者的內(nèi)容,也會被束之高閣。一個“按規(guī)矩”而可憐的人,還會被解釋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只不過這一回遇到“高級人才”,張在元就是“按規(guī)矩”的,大家看了覺得怎樣?
社會不能被當成機器人世界來管理。法治社會,并非只有制度,只有章程,更應有人性的溫暖,制度和章程基于人性,但永遠不能高于人性。很有些人拿劍橋大學對待霍金、普林斯頓大學對待納什來對比武大對待張在元的做法,嚴格地說,霍金、納什的情況,與張在元的情況并不相同,他們不是院長,而張在元如果不擔任院長則無武大教授的位置,但張在元應得到合乎人情的對待,這是一樣的。
一個人在聘任期間身染重病,會有何種心情?是數(shù)日子等待他的合同終結,還是希望能夠助他走完生命的歷程?一個社會,怎樣去看待那些罹患重疾的人,是認為他們應該早作了斷,以免耗費資源,還是與他們一起去珍愛生命、表現(xiàn)生活的美好與堅強?
大學應是人文氤氳之所,其行為也會對學生氣質和精神潛移默化,所以大學更不可做欠缺人情的事情,哪怕程序無可指摘。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武大現(xiàn)在表示仍會關注張在元的病情,并提出了擔負部分醫(yī)療費的方案。這種做法應該是“不符合規(guī)定”的。這會亂了規(guī)矩嗎?我想人并不愿意得重病,無須考慮效法者多了,就沒了規(guī)矩,而度乎人情,格外破戒是值得的
真正說來,一個人在院長任上,病危而不得解聘,才是異常。學院有教學工作,有科研組織,有行政事務,院長病至危重,不能視事,則要么請辭,要么解聘,才是合理。所以,我覺得武大城建學院張在元院長遭到解聘,不可謂反常。何況,按照武大的說法,解聘是因為合同到期。
不過,張在元的情況又是特殊的:解聘了職務,他在武大就沒有身份,他的人事關系不在武大。
這樣,真正的問題,不是武大解聘張在元,而是解聘對張在元所產(chǎn)生的后果。雙方的分歧在醫(yī)藥費怎么支付。
張在元患運動神經(jīng)元病,失去自主呼吸,治病形成了巨額醫(yī)療費。我不能說為了使醫(yī)療費有人買單,一個病危的人必須繼續(xù)擔任院長;但也不能說一個人一旦被解聘,他病重就要落到等死的境地。
武大與張在元家屬之間的分歧,與其說是一個法律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倫理問題。
這些年,我們一直講“對事不對人”、“按制度辦事,而不要講人情”,我看武大做的就是“按章程辦”,而不顧及人情。聘用合同終止,宣布不再續(xù)聘,沒有什么問題,說不提供醫(yī)療費和房子,也合乎規(guī)定。然而對著一個病危在床的人宣布這些,情何以堪?
這件事情,小而言之,可以讓我們再次看到社會醫(yī)療保障制度的必要。大而言之,可以讓我們反思近些年被著力推舉的“不要講人情”的觀念。不要講人情,不要講道義,一切按規(guī)矩辦,不要有例外……不知有多少社會弱者,就是“按規(guī)矩辦”而變得更弱,甚至“規(guī)矩”中如果有一點保護弱者的內(nèi)容,也會被束之高閣。一個“按規(guī)矩”而可憐的人,還會被解釋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只不過這一回遇到“高級人才”,張在元就是“按規(guī)矩”的,大家看了覺得怎樣?
社會不能被當成機器人世界來管理。法治社會,并非只有制度,只有章程,更應有人性的溫暖,制度和章程基于人性,但永遠不能高于人性。很有些人拿劍橋大學對待霍金、普林斯頓大學對待納什來對比武大對待張在元的做法,嚴格地說,霍金、納什的情況,與張在元的情況并不相同,他們不是院長,而張在元如果不擔任院長則無武大教授的位置,但張在元應得到合乎人情的對待,這是一樣的。
一個人在聘任期間身染重病,會有何種心情?是數(shù)日子等待他的合同終結,還是希望能夠助他走完生命的歷程?一個社會,怎樣去看待那些罹患重疾的人,是認為他們應該早作了斷,以免耗費資源,還是與他們一起去珍愛生命、表現(xiàn)生活的美好與堅強?
大學應是人文氤氳之所,其行為也會對學生氣質和精神潛移默化,所以大學更不可做欠缺人情的事情,哪怕程序無可指摘。令人欣慰的消息是,武大現(xiàn)在表示仍會關注張在元的病情,并提出了擔負部分醫(yī)療費的方案。這種做法應該是“不符合規(guī)定”的。這會亂了規(guī)矩嗎?我想人并不愿意得重病,無須考慮效法者多了,就沒了規(guī)矩,而度乎人情,格外破戒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