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基金重倉股年末行情;第二招:跟著基金博行業(yè)消息;第三招:大宗交易預告大盤趨勢
11月開始,市場變得精彩起來,盤面熱點頻現(xiàn),賺錢效應顯現(xiàn),好不熱鬧。
但壓力頗大的基金經(jīng)理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心態(tài)去欣賞這場變局,因為年末的一場排位惡戰(zhàn)已然到來。他們惟有拿出漂亮的成績單,躋身前列,才能讓人信服,才能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更多的話語權。
焦急的心態(tài)反映在操作上會較之前更為激進,他們能輕易喚得上億資金拉抬市場中任何一只股票的股價,令人們嗅到了其中的賺錢機會。
靜態(tài)思維決定基金為追隨者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賺基金的錢,首先要弄清基金在目前時點上的心態(tài)和操作模式。
首先,基金的思維過于靜態(tài),對動態(tài)趨勢明顯不能敏銳察覺,基金幾乎是靜態(tài)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的跟隨者。從2007年10月基金看多周期性行業(yè),至今反而看空相關板塊,我們就可以看出不能提前發(fā)掘動態(tài)趨勢,基金們在關鍵點位看錯是自然而然的事。并且基金這種跟隨靜態(tài)價值的習慣和從眾行為相互捆綁,導致其總是滯后反應,在啟動很大一波后又逐步強化其做多行為,總是在一個矯枉過正的過程中非理性波動。
其次,基金更追求凈值排名增長,而當前主要受益的基礎建設板塊市值并不很大,相關股票又不夠集中??傮w上,即使是持有限度的集中籌碼,基建板塊對基金的貢獻也相對有限,決定基金在基建面前必然十分猶豫。而我們認為,部分小盤基金為打造良好的品牌效應,反而可能充分的利用這一次的機會。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基金充其量只能成為追隨者,是在市場趨勢已經(jīng)完全明確以后,跟隨市場趨勢被動性加倉。一輪牛市的操作主體非基金莫屬,游資只能起配角作用,基金一致做多則行情可能迅速爆發(fā)(去年年初的階段牛市就是如此),而基金操作出現(xiàn)分歧,行情就會陷入僵局。
第一招:基金重倉股年末行情
心經(jīng):關注兩種股票——同一基金公司持股超2000萬的,基金與社保持股超20%的
年末主導基金重倉股行情最有可能的一定是被基金以做市值名義拉升的大盤藍籌股,除了招商銀行、浦發(fā)銀行、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一線航母級基金重倉股外,另幾類個股亦有可能成為基金拉升市值的理想品種。
其中之一是有單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持股數(shù)量超過2000萬股以上,這樣該公司做市值的動力就會比較大,至少會確保這只股票不能大跌。
第二種股票是基金與社保持股數(shù)量占流通股比重的20%以上的個股,籌碼集中的股票在操作上相對容易些,這類個股,基金深知即便股價上漲亦不會招來社?;疠p易減持,甚至有時候會有基金合力出現(xiàn)。
第二招:跟著基金博行業(yè)消息
口訣:關注基建、地產(chǎn)、石化
基金博消息的能力絲毫不亞于游資莊家,不同的是前者是由政策傳導下來的行業(yè)博弈,而后者則是對個別上市公司消息層面的博弈。
基金要賺的是其他機構的錢,說簡單點,就是基金賺基金的錢,大基金賺小基金,關系硬的賺資質淺的,老牌基金賺新基金。
今年弱市行情以來,基金對石油價格上漲、電信巨頭重組以及券商融資融券三大行業(yè)政策消息的豪賭收獲頗豐,亦讓狡猾的游資高位接盤,甘拜下風。
推敲基金演繹的上述三大戰(zhàn)役,亦可大致把脈基金“坐莊”路徑。
第一階段,個別基金利用消息層面的優(yōu)勢提取獲知某行業(yè)即將發(fā)生變局的動態(tài),此時基金會潛心布局,分批買入。個人投資者可從相關Topview數(shù)據(jù)中查見基金的加倉行為。
第二階段,消息在基金圈內流傳,相關研究報告亦跟進,傳聞開始見諸報端,于是第二批基金公司開始加倉買入。此時,行業(yè)龍頭個股進入拉升階段,一般會持續(xù)一周左右,作為個人投資者如果能在前半周堅決跟進,收益會相當豐厚。
第三階段,消息越發(fā)明朗化,當消息被證實的第二天股價通常會沖高回落,此時基金開始演繹出貨競賽。不同于私募在出貨期間或適當殺個回馬槍,基金出貨的個股會一路看跌,無任何反彈余地,如果投資者想實現(xiàn)利益化,那就應該在利好兌現(xiàn)當天隨基金一同出貨。
雖然2008年僅剩最后一個交易月,但在敏感點位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消息涌現(xiàn),各部委亦會時常對4萬億投向指點一番,所以享受跟基金一起“博消息”的賺錢效應并非沒有可能。
年末基金重倉股目前具有搏殺潛力的品種主要集中在二個方面:一是從當前基建主線中尋找強勢品種如電力設備股的特變電工、天威保變、榮信股份等股。二是從產(chǎn)業(yè)或經(jīng)濟政策可能變化的角度尋找基金補漲品種,尤其是保利地產(chǎn)、金地集團等基金重倉股。另外,燃油稅的調整也有望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基金重倉股帶來機會。
第三招:大宗交易預告大盤趨勢
秘笈:收盤后關注大宗交易
國外期指被認為是現(xiàn)貨實盤走勢的先期風向標,但在中國A股市場內,大小非機制下所產(chǎn)生的畸形產(chǎn)物——大宗交易系統(tǒng)平臺卻出人意料地成為了股指變盤的重要指標。
今年四月至今,A股四次超7%的大幅反彈前夕,總能看到大宗交易系統(tǒng)這一具有股票批發(fā)性質的交易平臺忽然熱鬧起來,尤以11月初這一輪反彈為甚。
11月第一個交易周的最后兩個交易日,股市在1700點附近的歷史低位窄幅整理,市場成交清淡。但在下午三點收盤后,另一個股市里卻“暗流洶涌”。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公開信息顯示,在11月6日與7日兩天,兩市共發(fā)生50筆大宗交易,總金額高達13.93億元,涉及股票均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深發(fā)展A、萬科A等大盤藍籌。
令人稱奇的是,11月10日,也就是巨額大宗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shù)大漲7.27%,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連續(xù)上漲,截至20日,上證指數(shù)已比10日高出13%。很明顯,此前通過大宗交易平臺購入巨額股票的機構們在短期內就實現(xiàn)了高額收益。
而9月19日和22日兩天,大盤連著大漲17%,反觀9月的大宗交易,兩市合計成交達到4.02億股。
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有一種可能是基金出手接下大小非低價拋出的籌碼,然后借助大盤反彈行情拉升股價獲利。
11月開始,市場變得精彩起來,盤面熱點頻現(xiàn),賺錢效應顯現(xiàn),好不熱鬧。
但壓力頗大的基金經(jīng)理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心態(tài)去欣賞這場變局,因為年末的一場排位惡戰(zhàn)已然到來。他們惟有拿出漂亮的成績單,躋身前列,才能讓人信服,才能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更多的話語權。
焦急的心態(tài)反映在操作上會較之前更為激進,他們能輕易喚得上億資金拉抬市場中任何一只股票的股價,令人們嗅到了其中的賺錢機會。
靜態(tài)思維決定基金為追隨者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賺基金的錢,首先要弄清基金在目前時點上的心態(tài)和操作模式。
首先,基金的思維過于靜態(tài),對動態(tài)趨勢明顯不能敏銳察覺,基金幾乎是靜態(tài)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的跟隨者。從2007年10月基金看多周期性行業(yè),至今反而看空相關板塊,我們就可以看出不能提前發(fā)掘動態(tài)趨勢,基金們在關鍵點位看錯是自然而然的事。并且基金這種跟隨靜態(tài)價值的習慣和從眾行為相互捆綁,導致其總是滯后反應,在啟動很大一波后又逐步強化其做多行為,總是在一個矯枉過正的過程中非理性波動。
其次,基金更追求凈值排名增長,而當前主要受益的基礎建設板塊市值并不很大,相關股票又不夠集中??傮w上,即使是持有限度的集中籌碼,基建板塊對基金的貢獻也相對有限,決定基金在基建面前必然十分猶豫。而我們認為,部分小盤基金為打造良好的品牌效應,反而可能充分的利用這一次的機會。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基金充其量只能成為追隨者,是在市場趨勢已經(jīng)完全明確以后,跟隨市場趨勢被動性加倉。一輪牛市的操作主體非基金莫屬,游資只能起配角作用,基金一致做多則行情可能迅速爆發(fā)(去年年初的階段牛市就是如此),而基金操作出現(xiàn)分歧,行情就會陷入僵局。
第一招:基金重倉股年末行情
心經(jīng):關注兩種股票——同一基金公司持股超2000萬的,基金與社保持股超20%的
年末主導基金重倉股行情最有可能的一定是被基金以做市值名義拉升的大盤藍籌股,除了招商銀行、浦發(fā)銀行、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一線航母級基金重倉股外,另幾類個股亦有可能成為基金拉升市值的理想品種。
其中之一是有單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持股數(shù)量超過2000萬股以上,這樣該公司做市值的動力就會比較大,至少會確保這只股票不能大跌。
第二種股票是基金與社保持股數(shù)量占流通股比重的20%以上的個股,籌碼集中的股票在操作上相對容易些,這類個股,基金深知即便股價上漲亦不會招來社?;疠p易減持,甚至有時候會有基金合力出現(xiàn)。
第二招:跟著基金博行業(yè)消息
口訣:關注基建、地產(chǎn)、石化
基金博消息的能力絲毫不亞于游資莊家,不同的是前者是由政策傳導下來的行業(yè)博弈,而后者則是對個別上市公司消息層面的博弈。
基金要賺的是其他機構的錢,說簡單點,就是基金賺基金的錢,大基金賺小基金,關系硬的賺資質淺的,老牌基金賺新基金。
今年弱市行情以來,基金對石油價格上漲、電信巨頭重組以及券商融資融券三大行業(yè)政策消息的豪賭收獲頗豐,亦讓狡猾的游資高位接盤,甘拜下風。
推敲基金演繹的上述三大戰(zhàn)役,亦可大致把脈基金“坐莊”路徑。
第一階段,個別基金利用消息層面的優(yōu)勢提取獲知某行業(yè)即將發(fā)生變局的動態(tài),此時基金會潛心布局,分批買入。個人投資者可從相關Topview數(shù)據(jù)中查見基金的加倉行為。
第二階段,消息在基金圈內流傳,相關研究報告亦跟進,傳聞開始見諸報端,于是第二批基金公司開始加倉買入。此時,行業(yè)龍頭個股進入拉升階段,一般會持續(xù)一周左右,作為個人投資者如果能在前半周堅決跟進,收益會相當豐厚。
第三階段,消息越發(fā)明朗化,當消息被證實的第二天股價通常會沖高回落,此時基金開始演繹出貨競賽。不同于私募在出貨期間或適當殺個回馬槍,基金出貨的個股會一路看跌,無任何反彈余地,如果投資者想實現(xiàn)利益化,那就應該在利好兌現(xiàn)當天隨基金一同出貨。
雖然2008年僅剩最后一個交易月,但在敏感點位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消息涌現(xiàn),各部委亦會時常對4萬億投向指點一番,所以享受跟基金一起“博消息”的賺錢效應并非沒有可能。
年末基金重倉股目前具有搏殺潛力的品種主要集中在二個方面:一是從當前基建主線中尋找強勢品種如電力設備股的特變電工、天威保變、榮信股份等股。二是從產(chǎn)業(yè)或經(jīng)濟政策可能變化的角度尋找基金補漲品種,尤其是保利地產(chǎn)、金地集團等基金重倉股。另外,燃油稅的調整也有望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基金重倉股帶來機會。
第三招:大宗交易預告大盤趨勢
秘笈:收盤后關注大宗交易
國外期指被認為是現(xiàn)貨實盤走勢的先期風向標,但在中國A股市場內,大小非機制下所產(chǎn)生的畸形產(chǎn)物——大宗交易系統(tǒng)平臺卻出人意料地成為了股指變盤的重要指標。
今年四月至今,A股四次超7%的大幅反彈前夕,總能看到大宗交易系統(tǒng)這一具有股票批發(fā)性質的交易平臺忽然熱鬧起來,尤以11月初這一輪反彈為甚。
11月第一個交易周的最后兩個交易日,股市在1700點附近的歷史低位窄幅整理,市場成交清淡。但在下午三點收盤后,另一個股市里卻“暗流洶涌”。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公開信息顯示,在11月6日與7日兩天,兩市共發(fā)生50筆大宗交易,總金額高達13.93億元,涉及股票均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深發(fā)展A、萬科A等大盤藍籌。
令人稱奇的是,11月10日,也就是巨額大宗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shù)大漲7.27%,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連續(xù)上漲,截至20日,上證指數(shù)已比10日高出13%。很明顯,此前通過大宗交易平臺購入巨額股票的機構們在短期內就實現(xiàn)了高額收益。
而9月19日和22日兩天,大盤連著大漲17%,反觀9月的大宗交易,兩市合計成交達到4.02億股。
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有一種可能是基金出手接下大小非低價拋出的籌碼,然后借助大盤反彈行情拉升股價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