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藥虱藥。
【來源】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草本。莖長達100cm.葉2~4(~5)片輪生,葉柄長1.5~3cm;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9cm,寬1.5~4cm,先端漸尖?;繄A形或寬楔形,邊緣帶微波狀,葉脈5~9條?;▎紊驍?shù)朵排成聚傘花序,總花梗完全貼生于葉片中脈上;花被片4,開放后向外反卷;雄蕊花藥頂端有一短鉆狀附屬物。蒴果卵狀,稍扁。種子深紫褐色?;ㄆ?~5月,果期7月。
生于陰坡灌木林下或竹林下。主產浙江。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干。
【性狀】根與直立百部類同,兩端稍狹細,表面淡灰白色,多不規(guī)則皺褶及橫皺紋;味較苦。
【化學成分】含百部堿、次百部堿、異次百部堿、原百部堿、蔓生百部堿、異蔓生百部堿等。
【性味】性微溫,味甘、苦。
【功能主治】同直立百部。
【來源】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草本。莖長達100cm.葉2~4(~5)片輪生,葉柄長1.5~3cm;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9cm,寬1.5~4cm,先端漸尖?;繄A形或寬楔形,邊緣帶微波狀,葉脈5~9條?;▎紊驍?shù)朵排成聚傘花序,總花梗完全貼生于葉片中脈上;花被片4,開放后向外反卷;雄蕊花藥頂端有一短鉆狀附屬物。蒴果卵狀,稍扁。種子深紫褐色?;ㄆ?~5月,果期7月。
生于陰坡灌木林下或竹林下。主產浙江。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置沸水中略燙或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干。
【性狀】根與直立百部類同,兩端稍狹細,表面淡灰白色,多不規(guī)則皺褶及橫皺紋;味較苦。
【化學成分】含百部堿、次百部堿、異次百部堿、原百部堿、蔓生百部堿、異蔓生百部堿等。
【性味】性微溫,味甘、苦。
【功能主治】同直立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