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榻榻米將被代替

字號:

“身穿和服的阿信,跪在榻榻米上忙著針線活”,這個傳統(tǒng)的日本女性形象曾被許多人所熟知。然而,隨著日本社會的逐漸西化,和服木屐早已被西裝革履代替,甚至現(xiàn)在連日本家居中不可缺少的榻榻米,也開始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了。
    西式風格的木地板取而代之
    榻榻米、推拉門、壁龕,一直是和式房屋的三大元素。這種以木頭、稻草和紙張為主的建筑,特別適合日本地震頻繁、氣候濕熱的特點,因此長久以來都被人們所采用。不過現(xiàn)在情況卻發(fā)生了變化。盡管老人們認為只有在傳統(tǒng)的和式房間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心靈平靜”,還是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選擇便利的西式房屋。一來在榻榻米上睡覺,每次起床后都要把被子收起來騰出空間,比較麻煩;二來跪坐時間久了,腳會酸麻,怎么也不如坐椅子舒服。而且,榻榻米的夾縫里總會掉進去碎屑,清理起來很費事,而木頭地板就不存在這些問題。特別是近年來流行地暖,更是和式房間無法實現(xiàn)的了。從價錢上講,榻榻米本身貴不說,維護費用也較高,隔幾年就要換一次,這也是它逐漸“失寵”的原因。
    可能有人會奇怪,為什么榻榻米要隔幾年換一次呢?這是它使用的原材料決定的。榻榻米是由稻草捆扎成形作芯,燈心草和麻線編成表皮,再用布料捆邊做成的。日語里,榻榻米的漢字寫作“疊”,意思就是把稻草相互交疊而成。不過榻榻米幾年下來就生蟲,而且燈心草也會變脆,表皮一旦裂開,就得換新的。
    韓國人鋪的不是榻榻米
    許多國人在韓劇里看到男女席地而坐,以為韓國人和日本人一樣,鋪的也是榻榻米。其實不然,那叫“暖炕”:在各家進屋的玄關處,有一米見方的位置用來放置鞋帽,其他地方都高于地面10到20厘米,底下就是供熱系統(tǒng)。而暖炕表面上則是一層地板革。韓國是沒有暖氣的,房間取暖就靠暖炕來維持。因此它和榻榻米區(qū)別很大,倒是有點像我國東北的“炕”。
    榻榻米是日本獨特的用品,據(jù)說1600多年前就初見端倪,到平安時代(大約為我國唐代前后)基本完成。當時,根據(jù)日本人地位的高低,使用的榻榻米大小、燈心草的等級、捆邊布料的質(zhì)地和花紋都有嚴格規(guī)定。比如捆邊有單色和帶花的,布料有錦緞的、麻布的、絹的、棉布的,產(chǎn)地不同叫法也不同。天皇使用的就是寬9尺、長16尺,以云斕錦緞捆邊的榻榻米。最下等的則是一律黃色的捆邊。直到明治維新以后,老百姓才可以自由選擇榻榻米的式樣了?,F(xiàn)在在一些神社佛閣,還能看到按當時規(guī)定制作的榻榻米。
    榻榻米文化還能復活嗎
    一直以來,榻榻米被認為是日本文化的獨特代表。但隨著木地板的普及,榻榻米去年產(chǎn)量比10年前減少了一半。
    眼看榻榻米要退出歷史舞臺,日本人開始呼吁“創(chuàng)造新的榻榻米文化”。新創(chuàng)意聽起來十分有趣,有榻榻米冰箱、榻榻米馬桶墊、榻榻米領帶,甚至還有榻榻米做的晚禮服。還有人為了宣傳燈心草的健康功能,把燈心草攪碎后當成飲料喝。這樣的創(chuàng)意真能被日本人接受嗎?人們都拭目以待。畢竟,一項流傳了上千年的傳統(tǒng)如果真的從生活中消失,人們多少都會有些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