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五篇

字號:

教學設計是老師對每一課時做的特定教學方式的規(guī)劃,是一個老師對他的工作盡職盡責的表現(xiàn),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育非??粗氐囊粋€表現(xiàn),不是只照著課本去念去學,它包含了老師的心血和希望在里面。以下是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五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不倒翁》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復韻母ai、ei、ui,學習拼讀音節(ji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生字“把、站、起、來”,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主動識記生字。
    3、能字字過目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能大體了解兒歌的內容。
    4、描摹“把、樣、來”,注意筆順規(guī)則。
    重點和難點
    1、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四個生字,練寫筆畫“捺”。
    2、字字過目朗讀兒歌中,能不唱讀、不頓讀。
    教學準備:實物不倒翁
    教學過程
    一、通過聽讀方式感知兒歌內容
    1、實物演示不倒翁,問:這是什么?
    2、出示課題,讀題。
    3、聽課文錄音,思考:聽到了什么?
    (先自由準備,然后討論)
    4、出示課文:說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樣子像小孩。
    說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來。
    5、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課文。
    6、自由讀。
    (指名讀,挑戰(zhàn)讀,齊讀)
    二、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新詞
    1、借助拼音,自己練習拼讀準生字的讀音:把、孩、又、起、來。
    2、練寫“又”和“來”,指導練寫筆畫“捺”。
    3、生字組詞。
    4、游戲鞏固:郵遞員送信。
    三、朗讀指導
    1、讓生字回到課文中,再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語氣讀出來。
    說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樣子像小孩。
    說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來。
    2、再讀課文,找出含有ai、ei、ui韻母的漢字。
    師:拼讀音節(jié):呆、推
    四、復習復韻母,拼讀音節(jié)
    1、復習復韻母ai、ei、ui
    2、拼讀音節(jié)
    (自由讀,指名讀)
    五、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zhai chai shai zai cai sai
    bei pei mei fei dei gei
    zhui chui shui zui cui sui
    1、抽讀生字卡片。
    自由讀,指讀,男女對讀
    2、改語言環(huán)境,鞏固識字
    出示:
    不倒翁,有點呆,胡子一把,樣子像小孩。
    不倒翁,并不呆,推他倒下去,他又站起來。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BR>    2.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啄木鳥》
    教學目標:
    1、能在課文語境中識記“木、林、蟲、捉”4個生字;認識筆畫“提”,并會按筆順正確描摹漢字“蟲、米”。
    2、朗讀兒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讀中初步了解兒歌內容,能按提示用完整的一句話說出兒歌內容。
    3、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模仿老師讀出兒歌中感嘆號的語氣。
    4、學會拼讀“shù、chú、zhuō”三個音節(jié)以及三拼音,正確區(qū)分平翹舌音。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借助圖片,認識“啄木鳥”,跟讀“啄木鳥、捉害蟲”。
    師:圖上的這只鳥你認識嗎?誰能叫叫它的名字?(黑板上提前書寫好“鳥”)
    ——(手舉“啄木鳥”的卡片)
    師:你知道它的名字,但沒有把它名字的字音讀準,請大家聽聽老師叫叫它的名字——啄木鳥(手舉卡片)。跟老師叫——啄木鳥(開火車讀一讀)
    師:誰知道啄木鳥有什么本領?
    ——(手舉卡片“捉害蟲”)指名讀。跟老師讀——捉害蟲
    讀準這兩個詞,男生讀,女生讀——(手舉“啄木鳥”和“捉害蟲”卡片)
    2、出示課題,學習生字“木”。
    師:啄木鳥是怎樣捉害蟲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3課啄木鳥,看老師寫課題:
    “木”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寫——(學生書空)
    請大家在自己的手心里再寫一個“木”。(學生應邊說筆畫名稱邊書空)
    齊讀課題:23、啄木鳥
    二、聽錄音,讀兒歌,學生字。
    1、聽課文錄音,聽清生字字音。
    師:啄木鳥是怎么捉蟲的呢?請小朋友聽課文錄音,要求字字過目,聽清每個字的讀音。(播放兩遍)
    2、各種形式,朗讀兒歌,讀準字音。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師:老師給大家1分鐘的時間,自由地讀讀兒歌,能讀幾遍就讀幾遍。
    (2)同桌互讀,檢查讀音。
    師:請同桌的小朋友互讀,請你邊聽邊看他有沒有做到字字過目,字字音準。
    (3)指名朗讀,檢查反饋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小朋友聽聽他把生字的字音讀準了嗎?
    2、重點指導朗讀帶有感嘆號三句句子。
    (1)老師引讀
    師:你聽,樹林里傳來了什么聲音?——
    那是啄木鳥在干什么?——
    啄木鳥為樹木,除害蟲,日夜忙,忙不停——
    (2)老師范讀
    師:再聽老師讀一遍,特別注意聽清老師是怎么把這三句帶有感嘆號的句子,讀好聽的?(媒體畫面:三句句子變色)
    ◆模仿老師,自由朗讀
    ◆指名讀
    師:我們請三位小朋友為大家讀一讀
    ◆找伙伴朗讀
    師:你們三位就是啄木鳥,捉了許多害蟲,心里真高興,趕快飛到樹林里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來讀讀兒歌吧!
    ◆齊讀兒歌(找伙伴游戲朗讀后,原地不動,進行齊讀并看屏幕讀)
    師:讓我們這些歡樂的小鳥們再來一起讀讀兒歌
    三、再讀兒歌,了解內容
    1、聽錄音,了解兒歌內容
    師:請小鳥們趕快飛回座位,仔細再聽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想:
    啄木鳥為誰干什么?(邊說邊寫黑板)
    板書:為??
    2、學寫生字“蟲”
    師:“蟲”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它里面又一個新的筆畫(出示卡片“/”),跟老師說“提”(邊說邊書空)
    師:請同學們借助筆順表來先了解“蟲”這個字的筆順。請大家和老師一起說一說,寫一寫(書寫在黑板的田字格內,學生書空說筆畫)。
    3、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兒歌內容
    師:你能看著板書,把這句話說完整嗎?
    ◆指名說
    ◆同桌互說
    四、學習拼讀音節(jié)
    1、學習拼讀翹舌音
    師:這句話中兩個生字的音節(jié)要學習拼讀,請仔細看黑板,這個音節(jié)的聲母是sh,韻母是ù,拼起來就是sh—ù—shù(手舉詞語卡片開小火車)
    師:第二個音節(jié)老師請你試著自己讀一讀,聲母——,韻母——,誰會拼?
    (手舉詞語卡片指名拼)
    板書:shù chú
    為樹木,除害蟲
    2、學拼三拼音
    師:(手舉帶有拼音的詞語卡片)這個音節(jié)和樹、除不一樣,一個聲母帶有兩個韻母(手舉三拼音的卡片),我們就稱它是三拼音,跟老師讀——
    3、區(qū)別拼讀“zhuó zhuō”
    師:在這首兒歌里,有兩個字音的音節(jié)非常相近(手舉zhuó的詞語卡片和zhuō的詞語卡片)你能看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嗎?
    師:同桌之間互相拼一拼這兩個音節(jié),特別注意讀準聲調。
    變化形式讀兩張拼音卡片
    4、再讀兒歌,鞏固字音。
    師:讀過了兒歌,學習了拼音,我們對每個字的字音應該讀得更準了,一起來讀一讀(看書指讀)
    五、復習鞏固,闖三關
    師:讓我們一起來做做游戲,闖三關
    1、第一關:叫號游戲,鞏固字音,識記字形。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么用“木”來記“林”字的?
    2、第二關:摘果子,拼拼讀讀,區(qū)分平翹舌音。
    師:蘋果樹上有拼音果,有的是平舌音,有的是翹舌音,請組內小朋友拼讀一下,你能按照平翹舌音分到籃子里去嗎?你能拼一拼,分一分嗎?
    3、第三關:小小播音員,朗讀短文,鞏固識字。
    媒體出示:
    老樹生了病,啄木鳥飛來了。它用長嘴巴啄開一個洞,伸出長舌頭,捉出小蟲子。過了些日子,老樹病好了,長出新葉子。(自讀、指名讀、齊讀)
    4、小結:祝賀大家闖關成功!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兒歌,認識了漢字,通過我們的努力,區(qū)分了平翹舌音,我們還當了回小小播音員。
    3.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教學中,我作了如下設計。
    一、激趣導入
    1、放錄音,學生欣賞本課配樂解說詞,老師邊把詩中的情境用簡筆在黑板上繪出。
    2、請學生根據(jù)畫面,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圖意,引出本課題。
    二、朗讀古詩
    1、張掛本課放大插圖,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邊看圖邊聽,注意聽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法。
    2、學生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和每一句的讀地。
    3、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把生字讀正確,并采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如通過查找,結合課文注釋等)理解詞義(牧童,林樾,意欲,閉口,立)
    4、檢查自學情況,再讀古詩。
    三、品悟古詩
    (一)細讀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
    1、自讀每句詩,小組交流討論詩意,師再點撥。
    a、學習“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眴枺耗镣诟墒裁??他當時的神態(tài)如何?怎么看出來?此時,他的心情怎樣?從哪個詞體會得到?
    b、學習“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問:牧童行走間聽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為什么卻“閉口”呢?
    2、指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組織交流對詩句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品悟詩意,作小結。
    a、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tài),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b、后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抓住牧童剎那間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捕蟬圖”。
    c、整首詩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使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躍然紙上。
    (二)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體會詩的停頓、節(jié)奏。
    牧童/騎黃牛,意欲/捕鳴蟬,
    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
    2、指導朗讀,讀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語氣,讀出牧童捕蟬的動作神態(tài)變化。(自己練習——指名讀——評讀指導——練讀)
    3、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四、欣賞古詩
    (一)欣賞古詩,展開想象。
    學生閉上眼睛,邊欣賞配樂詩朗誦,邊展開想象,想象牧童怎樣捉蟬?是否捉到了蟬?
    (二)感受意境,精煉強化。
    談談剛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試試編故事。(同桌試編,全班交流、評議。)
    4.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樹和喜鵲》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2、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11個生字;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容,感悟朋友間的真摯友誼。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都有朋友嗎?,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朋友會怎樣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2、引出課題,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產生讀書欲 望。
    2、利用課件范讀課文,邊聽邊注意讀音。
    3、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
    4、交流識字方法。
    5、采取不同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6、檢查讀書情況。
    三、再讀課文,交流理解。
    1、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及感受。
    讀了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2、理解“孤單”的意思并感受樹和喜鵲前后的變化:
    A、“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BR>    B、“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BR>    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結合課文內容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3、結合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在課間或者是課上該怎樣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呢?
    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團結友愛。
    四、活動《找朋友》
    五、拓展思維
    1、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有過像樹和喜鵲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展開討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推薦詩歌《沒有不好玩兒的時候》。
    六、師生總結
    5.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雪地里的小畫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冬天到了,小朋友們喜歡下雪天嗎?雪后,小朋友們在雪地里玩些什么?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出示課題:22、雪地里的小畫家。齊讀課題
    3、討論:
    讀課題,你想到了什么?(下雪后,地面上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走在上面會留下一串串的腳?。?BR>    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小畫家?(年齡小,但畫畫本領很大的人。)
    4、雪地里的小畫家指的是誰呢?它們畫的畫什么樣呢?我們來談一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連貫。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1、讀第一句
    ⑴看圖,想象下雪時什么樣?
    ⑵下雪了,小朋友們高興嗎?小動物們要在雪地里畫畫,看到下雪,心情怎樣?(非常高興)
    ⑶再讀第一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來。
    2、讀第二句
    說說誰來到雪地里?"一群"是什么意思?
    過渡:一群小畫家都有誰呀?他們畫了些什么呢?(自己讀一讀第三句,小組討論答案)
    3、讀第三句
    ⑴提問:一群小畫家都有誰?他們畫了些什么?
    ⑵出示小動物在雪地上跑來跑去的投影片,再觀察插圖,看看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在雪地里畫的是不是與圖片上的畫很相像?
    ⑶誰再把第三句讀一讀?要讀清楚誰畫的是什么?
    ⑷小動物們畫了什么?(教師引讀,男女生對讀)反復練習記???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4、我們平時用什么畫畫?這群小畫家是怎么畫畫的呀?誰來讀第四句話?
    ⑴指讀第四句。
    ⑵小畫家們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⑶演示活動投影片
    小結:原來這是幅美麗的圖畫,就是小動物們走在雪地上,爪子或蹄子留在雪地上的腳印呀!
    ⑷你們夸夸他們吧!
    ⑸齊讀第四句話。
    5、師生分談五、六句話
    師:青蛙為什么沒參加?
    生:他在洞里睡著啦
    ⑴提問:青蛙為什么不到雪地里和小動物們一起畫畫呢?(他在洞里睡著了)
    ⑵青蛙為什么躲在洞里睡覺呢?
    (學生討論交流-青蛙是冬眠的動物)
    ⑶后兩句話一問一答,你能讀出問答的語氣嗎?
    指名讀(指導)
    6、練讀全文(配樂朗讀,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指導背誦
    1、填空背課文
    2、獨立背誦,同桌互背
    3、指名背,集體背
    五、小結
    六、想象思維(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是冬眠的?)
    讀了這篇文,我們知道了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趾形狀不一樣,還知道了青蛙冬天在洞里冬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識字、寫字
    教學重點:
    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讀詞語、生字卡
    竹葉小馬月牙不用
    馬牙用筆加
    二、識字、寫字
    1、分小組學寫生字
    ⑴讀準字音
    ⑵分析字形、數(shù)筆畫
    2、指導寫字
    幾:第一筆是豎撇,寫在豎中線的左邊,第二筆"乙"起筆與""起筆相連,兩筆的底部要擺平。
    用:外連接的"冂"不能寫得太大,也不能寫得太小,后一筆豎要壓在豎中線上。
    魚:中間的"田"不能寫得太大,"田"的第二筆""要橫壓在橫中線上,第四筆""壓在豎中線上,后為長橫。
    三、完成課后練習,讀讀連連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題
    2、集體背誦第三句話
    3、自己連線,老師集體糾正
    四、思考
    1、你們還了解哪些動物是冬眠的?
    2、還有哪些動物也會來到雪地"畫畫"?
    五、講評小結
    (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