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范文5篇

字號:

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以下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了解周總理和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情景。
    2、難點:
    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傣族嗎?它有什么風俗呢?
    (板書:潑水節(jié))
    1961年,周總理來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潑水節(jié)。
    (板書:難忘的)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jié)的場面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學會的和會認的字,用圓圈和橫線標出來,借助拼音讀幾遍。
    3、小組合作練讀生字。
    4、用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5、同桌之間合作讀文。
    (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方式,如輪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
    1、自讀自悟,學習1、2自然段:
    ⑴ 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⑵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弄清潑水節(jié)的時間以及傣族人民為什么特別高興。
    ⑶ 指導讀好人們高興的心情。
    2、導讀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思考:人們是怎么歡迎周總理的?
    ⑵ 從這些歡迎的場面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抓住“趕來”“四面八方”“撒滿”“一條條”“一串串”“歡呼”等詞句中體會人們對總理的歡迎及熱愛 )
    ⑶ 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迎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3、導讀4、5自然段:
    ⑴ 設疑:
    周總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
    ⑵ 小組合作學習4、5段:
    劃出有關句子,相互讀一讀,說一說。
    ⑶ 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的歡樂場面。相機理解“祝福”一詞,想一想,總理和傣族人民會互相祝福什么呢?
    ⑷ 交際互動:
    師演總理,生當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導學生設疑討論:
    姑娘和小伙為什么會流下幸福的熱淚?
    指導朗讀“有什么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的呢”。
    ⑹ 你們想看看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jié)的盛況嗎?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
    指導朗讀:讓我們把人們的歡樂心情給讀出來吧!自由練讀4、5、6自然段,再選擇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們聽聽。
    4、導讀7、8自然段:
    師述:在這一天里,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樣,他們潑啊、灑呀!他們笑哇跳哇!這是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多么難忘的時刻呀!讓我們也一起記住1961年這難忘的潑水節(jié)吧!齊讀7、8自然段。
    四、擴展升華
    1、課后查資料,了解我國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小組內交流。
    2、收集周總理的故事,讀一讀。
    2.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7自然段,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媽媽是怎樣摘星星的。
    3、借助插圖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7自然段,借助插圖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課文《摘星星》。(教師板書課題,指名讀)
    2、讀了課題,你能提什么問題嗎?(誰摘星星?怎樣摘?摘下來了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用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有不明白的問題請教同學和老師。
    2、回答根據(jù)課題提出的問題。
    3、標出自然段。
    三、閱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第一自然段,學習“未”、“賞”兩個生字。
    未(未來)指名說一說記憶“未”字字形的方法,例如木字加一橫,或味字去掉口字旁。
    賞(欣賞)(觀賞)(獎賞)翹舌音,注意正音。聯(lián)系課文理解“觀花賞月”的含義。
    2、這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樣的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認識“嘿”字。
    朗讀課文。體會“淡淡的”“閃閃的”“涼涼的”和“幽幽的”幾個詞的含義,表現(xiàn)出幽靜芬芳的春夜之美。
    借助教師所畫的簡筆畫,用多種形式練習背誦課文。
    3、過渡:在這迷人的夜色中,媽媽和未未說了些什么呢?
    讀媽媽和未未的對話,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媽媽的問話和未未對星星贊美的語氣。
    分角色朗讀對話。
    4、過渡:未未和咱們小朋友一樣,都非常喜歡星星。于是,媽媽提出要和他比賽摘星星??墒?,天上的星星那么高,離我們那么遠,怎樣才能摘到呢?
    5、自讀第七自然段,看看媽媽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星星?
    認識“碗"、“端”兩個生字。
    碗(飯碗)怎樣記住這個字?指導書空。
    端(端水)怎樣記住這個字?
    指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媽媽摘星星的方法。
    6、回讀課文1——7自然段。
    四、復習生字,指導書寫
    1、讀字卡:
    嘿 端 未 碗 賞
    2、讀詞卡:
    未來 欣賞 賞月 賞光 飯碗 端正 端莊 端午節(jié)
    3、指導書寫:
    碗:左窄右寬,注意右半部分的寫法。
    段:左窄右寬。
    賞:上下結構,要寫得緊湊些,避免過長。
    未:獨體字,筆畫寫得舒展些。
    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江南第一樓。
    2.賞析課文,體會江南第一樓的壯觀雄偉。
    3.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和結構,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4.通過賞讀課文,領悟作者對岳陽樓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人們?yōu)槭裁捶Q岳陽樓為江南第一樓。
    2.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岳陽樓的壯美氣勢和悠久歷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二.質疑了解課題。
    三.預習反饋。
    我能讀。
    我知道。
    四.欣賞課文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五.引導學生賞析全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讀第6自然段:讀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3.小組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浩瀚的洞庭,壯美的樓閣,不朽的詩文,動人的傳說。
    4.與對子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
    5.引導學生展示喜歡的語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說說人們?yōu)槭裁窗选霸狸枠恰狈Q為“江南第一樓”?
    六.當堂檢測。
    1.填一填,讀一讀。
    2.說一說。
    七.總結課堂。
    4.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史,體會“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含義。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好夢成真、阻隔、邀請”這些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早上你是怎么來學校的?生匯報。
    師: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媽媽出門時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嗎?生匯報。
    哦,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對了,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人們遠行靠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遠行靠什么》。
    2、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聽聽人類交通工具發(fā)展史呢?
    二、播放課件,聽課文的錄音
    三、讀課文
    聽了這篇文章后,你都聽懂了什么?(生匯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讀一讀呢?
    四、默讀課文
    可以默讀課文,也可以大聲自由地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將自己不認識的或不熟悉的詞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并且用心記一記。生匯報字詞的學習情況。可以講識字方法,也可以給生字組詞。
    五、再讀課文
    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業(yè)
    1、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抄寫兩遍。
    2、課下搜集有關交通工具發(fā)展史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邊聽錄音,一邊觀看圖片。
    1、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遠行靠什么》這篇文章。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學習。你們想不想聽聽別人朗讀這篇課文?好吧,那就認真聽!請同學們告訴我,我們在聽朗讀時該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盤上的錄音朗讀,學生認真傾聽。
    二、結合錄音朗讀的內容,對照課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師:這錄音上的朗讀讀得這么好,你們知道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聽嗎?(引導學生讀課文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讀。)還等什么!趕快拿起你的書,大聲地讀吧!不過,老師這里有一個任務,就是用筆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畫上橫線。記住,一定是先讀完一遍,再劃。
    2、生匯報表示時間的詞語,師板書,畫出表格。
    3、師:哦,同學們看這是一張不完整的表格,你們愿不愿意幫老師把它填完整呢?
    4、四人小組合作,將表格填完整,師及時板書。
    5、一邊輪流派小組代表匯報,一邊引導學生朗讀。重點指導下列句子的朗讀,注意“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夢成真”這幾個詞語的教學。
    ①火車滿載著乘客在大地上奔馳,輪船把人們送到天涯海角。
    ②汽車在公路上川流不息,軍艦在大海上巡邏,快艇疾駛而過。
    ③千百年來,人們幻想著像鳥兒一樣飛上天空。飛機使人好夢成真,人們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飛到世界各地。
    6、齊讀第七自然段,思考:你讀懂了什么?人們還會發(fā)明什么樣的交通工具?
    三、小結并討論:人類遠行靠的是什么?
    1、討論:人類遠行靠的是什么?
    2、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了解了交通工具發(fā)展史,從課文中我們知道正是因為科學家們的努力探索,所以我們人類才會走得越來越遠,希望同學們從小學科學,愛科學,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四、作業(yè)(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一堂課的學習多么緊張啊!那我們來做個識字游戲,怎么樣?
    播放教學光盤上的課件,玩識字拼圖的游戲。
    5.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字詞。
    2、領會詩的規(guī)律,能正確流利地朗誦詩歌,并會背誦。
    3、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對于詩歌的感受力和鑒賞力,加深對祖國大好山河和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認識七個生字,會寫十個漢字。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背誦詩歌提高對詩歌的鑒賞力。
    教學準備:
    1、有關三峽景色的音像資料,掛圖等。
    2、懼有關李白的資料。
    3、準備生字卡片。
    4、適合詩歌朗誦的音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觀察誘情。由情入文,老師利用音像資料或掛圖將三峽美景展現(xiàn)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觀景時產生贊嘆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們,你們現(xiàn)在看到就是我國的”三峽“,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這樣美麗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樣呢?我國唐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李白,李也到過三峽,當時他的心情也和你們一樣,輕松而愉快,在這樣的情緒中他留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你們想學一學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早發(fā)白帝城》。
    二、新課
    (一)自學
    1、自讀,輕聲朗誦古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就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看書下 注間,通過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決。
    2、正音,指名讀古詩,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讀法。發(fā),朝,還,重。
    3、互檢,讀給同桌聽一聽。
    (二)識字
    1、你認識了哪些字,找出來帶大家讀一讀并組詞。
    2、游戲鞏固。
    (1)開火車讀字組詞。
    (2)“讀一讀“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讀我找。
    (三)寫字
    1、觀察。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對學生認為的難寫的字進行范寫指導,其他的字學生照書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自評、同桌評、小組評)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有條件的還可采用大范圍評價,如全班評。
    (四)練習
    1、讀讀我們寫過的字。
    2、這些詞語應該怎樣讀,試著講一講它們什么時候怎么讀。
    重量重復重要重疊
    歸還還是還有還原
    出發(fā)發(fā)現(xiàn)理發(fā)發(fā)明
    “重“在形容詞前讀重,表重復讀重,還在副詞時讀還,作動詞用讀還,發(fā)在名詞中讀發(fā),在動詞中讀發(fā)(學生可從詞的角度式意思來認識,不必講解語法知識,可以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理解,讓學生說句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古詩《早發(fā)白帝城》,誰能把它讀一讀,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新課
    (一)解題
    這首詩的題目《早發(fā)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早上從白帝城城出發(fā))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慶市城東邊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城居高山,地勢險要。
    (二)交流
    1、自讀。自讀全詩,畫了不理解的句子,詞語,借助工具書解決。
    2、合作學習。
    (1)組內匯報自學的情況。
    (2)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
    (3)誦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3、匯報交流,以的形式匯報朗讀,提出還有疑問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時可能還有學生有個別問題,如為什么叫“還”,江陵那么遠怎么說“一日還”,程度好的學生可交流,老師也可做適當點撥。)
    4、誦讀悟情
    (1)詩人此時會是怎樣的心情,試著說一說。
    (2)聽錄音誦讀、感受。
    (3)試著和你身邊的人互相讀一讀,注意感情。
    (4)用你喜歡的方式給大家讀一讀。
    5、背誦
    (1)老師發(fā)現(xiàn)這首詩同學們已經讀得很好很孰了,甚至還有一些同學已經背下來了,是不是?那就請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背給大家聽一聽。
    (2)你們背得很好,老師也想背一背,請剛才沒背過的同學和我一起背,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