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玉米與JCSE玉米的跨市套利

字號:

近年來,由于商品期價頻繁巨幅波動,在期市進行投機操作具有較大風險,而進行套利交易則仍可以保持較好的資金權益的穩(wěn)定性和具有較強的贏利能力。由于國內與國外期市在交易規(guī)則、貨幣政策、產(chǎn)業(yè)政策等方面有較大的差別和不確定性,給跨市(國)套利帶來較大的風險和不便,因此,本文所探討的跨市套利是基于國內(遠期合同和期貨合約)市場間的跨市套利,相對而言國內市場間的跨市套利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和可操作性。
    一、可行性分析
    通過對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DCE)和吉林玉米中心批發(fā)市場(以下簡稱JCSE)兩個市場玉米品種的對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DCE和JCSE兩個市場的玉米交易標的物標準品完全一致,從合約與合同的對照中可以看出,JCSE以“C”為標識的玉米電子交易合同的標的物和DCE玉米期貨合約交割的標準品所有的品質指標完全一致(引用的國家標準一樣),替代品的容重、水分、雜質等指標都相同,替代品不同的是DCE玉米市場在玉米生霉粒指標方面有所放松(即大于2.0%且不小于4.0%也可以交割,但貼水增加20元為50元)。也就是說,在JCSE市場采購的玉米在DCE玉米期市交割沒有問題。
    2.交易(交收)單位一樣。無最小交割量限制,最小單位都是1手,即10噸。
    3.兩個市場最近的交割(收)時間相差一個月,DCE玉米的合約的交割期是單月的第12個交易日,JCSE以“C”為標識的玉米電子交易合同是雙月的15日,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市場完成交割到另外一個市場注冊倉單,時間上應該都來得及,而且JCSE在大連地區(qū)有12個倉庫,在營口地區(qū)有5個倉庫,這更為交割(收)提供了便利。
    4.兩個市場對交割(收)總量都沒有限制,單個月份的成交總量兩個市場很接近。吉林玉米中心批發(fā)市場(以下簡稱吉林玉米)優(yōu)質玉米(以“C”為標識的玉米電子交易合同)8月合同從3月25日起日成交量成倍放大(從每日單邊2萬批到4月14日單邊7.9萬余批,相當于雙邊達15.8萬批,1批為10噸),當前主力月份合同每天成交量維持在單邊4萬到5萬批,這為大資金進出市場提供了方便。
    二、操作模式分析
    1.實物收售操作。我們把從JCSE購貨到DCE玉米交貨稱為正向操作,反之,則為反向操作。由于JCSE是以長春為基準價,而DCE玉米市場是以大連為基準價,兩個市場的玉米價格存在地區(qū)價差,根據(jù)JCSE市場交割規(guī)定,大連與長春地區(qū)價差60元/噸。一般情況下,DCE玉米的價格高出JCSE的“C”為標識的玉米電子交易合同價100—115元/噸為正常值,因為從出庫到入庫的成本平均在40元/噸左右,還要加上少量的交易費用。
    初步測算只要相鄰兩個月價差超過120點時(即大連玉米市場價格高出吉林玉米市場價格120元/噸),可以進行跨市套利操作。具體費用測算:吉林市場在大連所設玉米交貨倉庫出庫費每噸4.6元、交割費1元、倉儲費半月時間2.3元、損耗費一月時間1.2元,合計為9.1元(汽車運輸出庫)。大連玉米市場入庫費每噸3元、檢驗費3元、交割費1元、短途運費15元、倉儲費半月時間9元,合計為31元(汽車運輸入庫)。總體來看,從吉林玉米市場購貨后(從大連地區(qū)倉庫提貨)換成大連玉米市場的標準倉單成本為每噸40元左右,即兩個市場玉米價格的價差為115—120元/噸時,在吉林玉米市場購貨到大連玉米市場交割能基本保本。價差在120元/噸以上時有利可圖(9月以后可以進行散裝交割,無須包裝物及包裝費用)。即如果DCE玉米價格和JCSE玉米價格的價差在120元/噸以上,可考慮正向套利。
    2.利用價差變化進行套利。雖然兩個市場的價格雖然都受玉米供需關系的影響,但是由于兩個市場的基本功能不一樣,參與者的構成不同,對同一事件的反映會因為參與者的心理影響而有先有后,兩個市場的價格變化也并非完全一致,兩個市場的價差存在變化,即一個市場可能會對事件的影響反應過度,而另外一個市場可能反映不足。經(jīng)過近一年時間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吉林玉米市場和大連玉米市場兩個相鄰月份價差雖然在不斷的變化,但變化波動范圍一直較為穩(wěn)定,為60—130元/噸,這為在兩個市場間利用價差套利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在價差相對大時做正向操作,當價差縮小后,在兩個市場同時轉讓合約(合同),這樣有可能會在一個市場盈利比在另一個市場虧損的多,也可能兩個市場都是盈利。例如:3月29日,吉林玉米市場8月合同價為1230元/噸,大連玉米市場9月合約價格為1350元/噸,價差為120元/噸。以4月13日兩市收盤價計算,兩市價差為82元/噸(大連玉米價格為1328元/噸,吉林玉米市場價格為1246元/噸)。4月14日,吉林玉米市場價達到了1260元/噸,大連玉米市場為1317元/噸,兩市瞬間最小價差為為57元/噸,價差比在此之前縮小了63元/噸。
    如果兩個市場價差在70元/噸以下時,可以考慮反向操作,即買進大連玉米合約,賣出吉林玉米合同,當價差回到合理水平90—110元/噸時,在兩個市場同時轉讓合約(同)也可以獲取價差收益。當然和所有的反向套利一樣,這具有一定的風險(因不具有實際交收的可行性)。
    三、案例分析
    某機構投資者,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吉林市場優(yōu)質玉米合同與大連市場玉米合約之間價格差在不斷變化,而且從3月25日起吉林玉米日成交量成倍放大。成交量的放大,為機構資金進出市場提供了方便,該機構投資者在尋求投資時機。
    3月29日,該機構以1230元/噸的價格在吉林玉米市場買進8月合同玉米1000批,每批定金800元,占用資金80萬元。與此同時,其以1350元/噸的價格在大連玉米市場賣出9月合約玉米1000手,占用保證金67.5萬元。此次操作鎖定兩個市場玉米價差120元/噸。4月13日,該機構投資者在兩個市場以收盤價的價位平倉,當時的價差為82元/噸(大連玉米市場價格為1328元/噸,吉林玉米市場價格為1246元/噸),獲利38元/噸,獲毛利38萬元,除去在吉林玉米市場支付交易服務費8000元、在大連玉米市場支付交易手續(xù)費6000元后,獲利36.6萬元,利潤率為24.8%,占用時間為半個月。
    分析:該機構投資者能利用兩個市場的價格差進行套利,應該講是一個比較實用的投資方法。由于購得吉林玉米中心批發(fā)市場優(yōu)質玉米(“C”字頭的玉米合同)在大連期貨市場交割沒有任何障礙,這為套利的實現(xiàn)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萬一價差不縮小,從吉林市場購得玉米到大連市場交割也是可以實現(xiàn)的,只要價差大于支付地區(qū)的價差60元/噸以及和出入庫費用(40元/噸左右)?,F(xiàn)階段如果大連和吉林市場玉米價格差大于120元/噸,在吉林玉米市場買入優(yōu)質玉米合同并在大連玉米市場賣出相鄰月份的玉米合約,其風險是較小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玉米價格上升(或下降)趨勢確立,那么兩個市場玉米價格會同時上漲或下跌,鎖定價差無利可圖。在兩個市場玉米價格上升(或下降)一段時間后,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的情況下,采用這種跨市套利的方法較適宜。在兩個市場的玉米價格在一定區(qū)間振蕩之時,投資者可以在吉林市場買入玉米合同,同時在大連玉米市場賣出臨近月份的玉米合約,鎖定價差(120元/噸以上,價差越大越好),當價差縮小時,在兩個市場同時轉讓(平倉)玉米,可以獲取價差變化收益。
    以上分析基于市場現(xiàn)行的交易、交割規(guī)則,投資者具體操作時還須根據(jù)市場規(guī)則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