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教育資源不足下的復讀困境

字號:

盡管教育部明令禁止公辦高中舉辦復讀班,但記者在河南商丘、開封等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多所河南省省級示范高中卻大招復讀生,甚至在商丘一中發(fā)現(xiàn)了被學生們戲稱為“全國牛復讀班”的、一個容納了140多張課桌的活動板房教室。(《中國青年班》8月10日)
    一點兒也不奇怪,省級示范中學之所以會大招復讀生,無非是因此能收獲暴利,無非是因為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存在。調(diào)查顯示,2007年報名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萬人中,有289萬為復讀生,占28.6%(《中國青年報》2008年8月5日),可見需求之大。
    與僅僅十多年前的情形大不相同,彼時,復讀是因為沒有任何大學乃至大??扇?;而今,復讀,卻往往是為了讀好大學。例如,我侄女也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就讀于本區(qū)重點、亦為省級示范高中的“奧賽班”??砂嗬?0名同學,選擇復讀者達25人。他們的高考分數(shù),應該都過了本科線,選擇復讀只為讀。
    何以出現(xiàn)這樣的轉變?我以為,一是和就業(yè)難有關——在大學畢業(yè)生大幅度增加、就業(yè)崗位欠缺的情況下,大學是找工作的保障;二是和學費高昂有關。今年,幫侄女填報志愿時才發(fā)現(xiàn),“三本”的學費高于“一本”、“二本”,大多在10000元/年以上,本省學?;緸?3000元/年,許多人確實承受不起。前兩天看湖北衛(wèi)視的新聞,說湖北一些高職高專學校的錄取線超過了“三本”,家長坦言,“三本”學校太貴,讀不起。究其原因,好像是能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普通的學校只能提高學費自酬資金。
    不惜復讀也要讀,說到底,還是一個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有更多的財政補貼、更好的師資、更明媚的前途,考生當然趨之若鶩。解決辦法之一,還是要增加投入、增加資源供給,而且要保證投入的公平性。一個清華或北大的學生,不應享有比任何一所公辦大學學生更多的公共財政補貼。教育公平是社會底線性質的公平,在公共財政面前,任何一個學生都不應該被分等級。
    實際上,稀缺的不僅僅是高等教育資源,還包括其他層次的教育資源。以本則新聞為例,復讀生們之所以涌向省級示范中學,省級示范中學之所以“坐地起價”,無非是因為優(yōu)勢教育資源壟斷性集中,導致了在重點中學以外的其它學校優(yōu)勢教育資源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