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令禁止公辦高中舉辦復讀班,招收高三復讀生。但是有讀者舉報稱,河南多所省級素質(zhì)教育示范性高中卻在大張旗鼓地招收復讀生。(8月10日《中國青年報》)
■雷泓霈(教研員)
復讀成為公立學校鯨吞學生血汗錢的貪婪道具,盡管國家明令禁止公辦學校舉辦復讀班,不少學校仍鋌而走險。這在全國都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對于復讀這種短期內(nèi)無法消除的教育現(xiàn)象,簡單禁止是不夠理智的。復讀班需要的是規(guī)范,而不是強行禁止。
為何要這樣說?就目下而言,在“一考定終身”的高考評價體系未能得到大幅度改革,特別是“父親就業(yè)時代”、“關系就業(yè)時代”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無權無勢的弱勢家庭,想借助復讀改變命運。所以,才有將近八成的家庭贊成孩子復讀。一味禁止顯然違背了廣大家長的需要。
“禁辦復讀班”的教育決策如果不考慮民生疾苦,就業(yè)沉重,以及更多困苦孩子在“崇拜”面前的拼搏、掙扎,就算是這種公共決策,轟轟烈烈,雷厲風行,因為脫離了實際情況和社會發(fā)展狀況,注定會受到忽略和遺忘。所以,2007年,筆者就寫出了《禁辦復讀班別陷入禁補誤區(qū)》的文章:“禁止辦復讀班”很有可能成為禁令虛設,公立學校損失如此慘重,它肯定會像過去一樣“玩變臉”,國家教育條令再次受到調(diào)弄,教育公信力再次受到污染?!P者的擔憂今天不幸得到驗證。
因此,我給教育部的建議就是,要么及早出臺科學合理的高考制度改革,推行多元評價和綜合評價,“淡化分數(shù)崇拜”,強化能力發(fā)展,換言之,考試制度要將那些“書呆子”淘汰掉,就是復讀了也不一定適應靈活多變的高考考核,考試成本和風險增加很多,復讀現(xiàn)象就會大大降低。
要么就大力規(guī)范,既然原來的“禁令舉措”有決策不夠嚴謹、實踐性不夠強的嫌疑,教育部就應該收回這些改革措施,對高考復讀班出臺及時有效的限價和整頓措施,比如復讀收費應該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密切掛鉤,應該向社會進行公示,進行社會聽證,讓群眾聲音也成為復讀費收取的重要決策依據(jù)。避免了“復讀費害人”的不良現(xiàn)象,又能讓群眾得到復讀機會,比單純的“封殺”更得民心,具有可操作性。
■雷泓霈(教研員)
復讀成為公立學校鯨吞學生血汗錢的貪婪道具,盡管國家明令禁止公辦學校舉辦復讀班,不少學校仍鋌而走險。這在全國都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對于復讀這種短期內(nèi)無法消除的教育現(xiàn)象,簡單禁止是不夠理智的。復讀班需要的是規(guī)范,而不是強行禁止。
為何要這樣說?就目下而言,在“一考定終身”的高考評價體系未能得到大幅度改革,特別是“父親就業(yè)時代”、“關系就業(yè)時代”非常嚴重的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無權無勢的弱勢家庭,想借助復讀改變命運。所以,才有將近八成的家庭贊成孩子復讀。一味禁止顯然違背了廣大家長的需要。
“禁辦復讀班”的教育決策如果不考慮民生疾苦,就業(yè)沉重,以及更多困苦孩子在“崇拜”面前的拼搏、掙扎,就算是這種公共決策,轟轟烈烈,雷厲風行,因為脫離了實際情況和社會發(fā)展狀況,注定會受到忽略和遺忘。所以,2007年,筆者就寫出了《禁辦復讀班別陷入禁補誤區(qū)》的文章:“禁止辦復讀班”很有可能成為禁令虛設,公立學校損失如此慘重,它肯定會像過去一樣“玩變臉”,國家教育條令再次受到調(diào)弄,教育公信力再次受到污染?!P者的擔憂今天不幸得到驗證。
因此,我給教育部的建議就是,要么及早出臺科學合理的高考制度改革,推行多元評價和綜合評價,“淡化分數(shù)崇拜”,強化能力發(fā)展,換言之,考試制度要將那些“書呆子”淘汰掉,就是復讀了也不一定適應靈活多變的高考考核,考試成本和風險增加很多,復讀現(xiàn)象就會大大降低。
要么就大力規(guī)范,既然原來的“禁令舉措”有決策不夠嚴謹、實踐性不夠強的嫌疑,教育部就應該收回這些改革措施,對高考復讀班出臺及時有效的限價和整頓措施,比如復讀收費應該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密切掛鉤,應該向社會進行公示,進行社會聽證,讓群眾聲音也成為復讀費收取的重要決策依據(jù)。避免了“復讀費害人”的不良現(xiàn)象,又能讓群眾得到復讀機會,比單純的“封殺”更得民心,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