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英語復習指導 翻譯題型概述

字號: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擴展,跨文化交流無疑成為了21世紀最主要的一種交流方式,而電腦的普及和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的推廣,更進一步地促進了這一交流方式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各國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特別是受語言差異的影響,給跨文化交流帶來一定的困難。作為解決跨文化交流的一種有效方法,翻譯及翻譯學就應運而生了,而且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普及化和大眾化。然而,要想真正成為一位翻譯名家甚至大家,卻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翻譯,不僅涉及文字,而且涉及文化、傳統(tǒng)、習俗;不僅涉及現(xiàn)在,而且涉及歷史。其內(nèi)容繁雜,本身就是一門深奧的學說,需要付出個人艱辛的努力去研究。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翻譯也不例外。只要我們虛心學習,掌握一些有關(guān)翻譯的基本方法、經(jīng)驗和技巧,并加以時日,反復練習,就能了解其中的奧妙,說不定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翻譯家。
    非英語專業(yè)的全國碩士研究生統(tǒng)一考試英語考試中的翻譯試題,具有相當?shù)碾y度。但是作為一種考試,其出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所以只要掌握一定的翻譯知識和解題技巧,就可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并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要了解考研翻譯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必須首先了解有關(guān)翻譯的一些基本情況。
    第一節(jié) 翻譯簡介
    一、 翻譯的定義
    有關(guān)翻譯的定義,學術(shù)界可謂眾說紛紜,有的更是晦澀難懂。鑒于本書是一本指導應試的翻譯書,主要從應用的目的出發(fā),所以筆者認為,翻譯就是譯者用目標語言來表達源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首先,翻譯涉及兩種語言,即目標語言和源語言。源語言是指被翻譯的語言,目標語言是指用來表達源語言的語言。比如,在考研翻譯的英譯漢中,英語是源語言,漢語就是目標語言。其次,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由于譯者自身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不同,即使對同一句話,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表達方式,最終的譯文也就可能不同。所以,翻譯本身也是譯者的一種創(chuàng)造過程。
    二、 翻譯的標準
    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翻譯的標準很難統(tǒng)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國,比較全面的翻譯標準是由清代翻譯家嚴復于1898年提出的“信、達、雅”,即忠實原著、譯文流暢、文字典雅。1964年,錢鐘書先生又提出翻譯的“化境”說,要求譯文與原作在除了文字形式以外的所有方面都能保持一致。這無疑是翻譯的理想境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譯者受自身水平、經(jīng)歷及時間的限制,往往很少有人能達到如此高的翻譯標準,特別是對于應試考試的人而言。
    一般而言,在實際工作或考試中,除了考試的特別要求之外,對于非專業(yè)的翻譯者而言,翻譯要把源語言用目標語言清楚、確切地表達出來,讓讀者看得明白,即“忠實與通順”,這是我們對譯文質(zhì)量的基本要求?!爸覍崱本褪钦_地理解和清楚地表達源語言所傳遞的思想,“通順”就是要使目標語言流暢地道,讓譯文能為讀者所理解。所以,對于應試的考生來說,既要追求較高的翻譯標準,又不能好高騖遠、處處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而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地以“忠實與通順”為起點,通過進一步的理論和實踐學習,有計劃地提高自己的翻譯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逐步向“化境”的方向努力發(fā)展。
    三、 翻譯的方法
    翻譯的方法,就是指將源語言轉(zhuǎn)化為目標語言的一些基本的原則和技巧。針對不同的翻譯對象,比如詞、句、段和篇,翻譯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但無論其對象如何,最基本的翻譯方法有兩種: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譯(free translation)。
    (一) 直譯
    直譯,一般來講,就是指在翻譯的時候不改變原文的用詞和句子結(jié)構(gòu),嚴格來講,還要力求保持原文的語境和風格的一種翻譯方法。它要求在翻譯的過程中,以句子為其基本單位,并充分考慮整篇文章的風格和體裁,在盡量不改變原文內(nèi)容、風格和修辭的前提下,使譯文通順流暢。例如:漢譯英中的“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紙老虎”(paper tiger),英譯漢中的“safeguard”(舒膚佳)、“chain reaction”(連鎖反應)、“make show”(做秀)、“All cruelty springs from weakness (一切殘酷生自軟弱)”等等。
    直譯強調(diào)譯文與源語言的對應,主張盡力按照源語言的形式和內(nèi)容來翻譯,但要避免過分追求直譯而“逐字、逐詞對應的死譯、硬譯”。例如,有人將milky way (銀河)誤譯為“牛奶路”,有人將Mary is the apple(喻指“真愛的人”)of her mothers eye誤譯成“瑪麗是她母親眼中的蘋果”,有人將In heaven an angel is nobody(凡人)誤譯成“在天堂里,天使不是人”等。如果這樣不顧中英文含義的差異和具體的語境,一味追求詞對詞、句對句的直譯,不僅達不到直譯的真正效果,相反還會扭曲原文的真正意思,甚至造成一些笑話。要避免直譯造成的一些誤解,就必須使用意譯。
    (二) 意譯
    意譯,是指在正確理解源語言意義的基礎上,用符合目標語言的表達方式來傳播源語言的意義和精神,而不受源語言語句形式或修辭所限制的一種翻譯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在不能直譯時使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一種翻譯方法。這主要取決于源語言和目標語言之間在詞、句、段和篇的表達方式和含義上的差異性,僅靠直譯難以表達源語言的含義。例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傾盆大雨)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你認為我幼稚可欺嗎?)She’d never believe anything in trousers.(她再也不愿相信任何男人了。) 如果對這些句子直譯的話,恐怕就會令人啼笑皆非、捧腹大笑了。
    (三) 直譯和意譯的原則
    直譯和意譯只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并沒有絕對的分界線。換句話說,在任何翻譯實踐中都沒有絕對的意譯,也沒有絕對的直譯。它們只是處理翻譯的兩種不同方法,都是為翻譯所服務的,任何孤立地強調(diào)其中一種的觀點都是不可取的。一般而言,在準確理解源語言意義和不違背目標語言規(guī)范的基礎上,能直譯的盡量直譯,不能直譯的再意譯。所以在翻譯實踐中,要根據(jù)翻譯的不同標準和要求,因需而異地靈活使用這兩種方法,使譯文在“忠實與通順”的基礎上盡量達到“化境”的標準。
    ……
    四、 翻譯的過程
    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其過程一般包括兩個順序階段:閱讀理解和轉(zhuǎn)化表達。閱讀理解是轉(zhuǎn)化表達的前提,轉(zhuǎn)化表達是閱讀理解的結(jié)果,兩者是有機統(tǒng)一的。但是,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先后順序,也很難劃分出明確的界限。因為事實上,我們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往往就開始考慮如何轉(zhuǎn)化表達的問題,而在轉(zhuǎn)化表達的過程中更需要不斷重新地閱讀理解、反復推敲,以使譯文符合“忠實與通順”的基本翻譯標準。所以,翻譯的過程是一個從閱讀理解到轉(zhuǎn)化表達且兩者相互滲透的反復循環(huán)的創(chuàng)造過程。
    (一) 閱讀理解階段
    翻譯時的閱讀理解不同于一般做題時的閱讀理解。這種閱讀理解過程是雙向的:既要考慮整體(文章的語言風格、篇章結(jié)構(gòu)等),也要考慮局部(詞語的翻譯、句序的調(diào)整等);既要用源語言思考,又要用目標語言思考,其閱讀理解的深度、復雜過程及所耗費的精力都要遠遠超過一半的閱讀理解甚至自我創(chuàng)作。
    一般而言,翻譯時的閱讀理解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
    1. 文化背景和寫作風格
    ……
    2. 上下文的語境
    ……
    3. 邏輯關(guān)系
    …….
    4. 語義
    ……
    (二) 轉(zhuǎn)化表達階段
    轉(zhuǎn)化表達,就是要在正確理解源語言的基礎上,忠實而通順地用目標語言把源語言的思想內(nèi)容和風格筆調(diào)等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閱讀理解是轉(zhuǎn)化表達的基礎,但理解正確并不一定就能做到表達正確。許多考生反映,有時對原文理解之后還不知道如何用漢語表達,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為在表達上還存在著許多具體的方法和技巧。除了需要正確理解源語言之外,轉(zhuǎn)化表達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譯者對目標語言的駕馭能力,譯者對源語言和目標語言的轉(zhuǎn)化能力,譯者對與目標語言和源語言相關(guān)的歷史、文化等因素的理解,等等。但是,無論譯者自身的水平如何,在轉(zhuǎn)化表達時都應該盡量遵守以下兩個原則:“忠實與通順”的翻譯標準和“整體與局部”的思維方法。
    首先,譯文必須要“忠實與通順”。在轉(zhuǎn)化表達時,盡管譯者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素質(zhì)采取一定的翻譯技巧,但是最終的譯文必須是“忠實而通順”的,否則就失去了翻譯的意義。其次,要注意譯文“整體和局部”之間的關(guān)系,要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轉(zhuǎn)化表達同閱讀理解一樣,也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且互相滲透的反復過程。所以,在轉(zhuǎn)化表達時,要兼顧這兩個方面,用整體思想來指導局部細節(jié)的處理,通過恰當?shù)募毠?jié)處理來完善整體。
    在考研翻譯轉(zhuǎn)化表達的具體過程中,我們建議考生以單句為基礎,將復雜句子結(jié)構(gòu)中的各個單句先直譯出來,然后再對直譯的結(jié)果進行加工潤色;在理清原文邏輯關(guān)系和意義的基礎上,根據(jù)漢語的表達習慣,用既符合原文的意義又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子表達出來;最后還要從全文出發(fā),對各句依次校對和潤色,確保自己理解的內(nèi)容能很有把握地得到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