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教你如何應付《財務成本管理》主觀題

字號:

第一部分 近幾年考試動態(tài)
    第一:考察的知識點覆蓋面廣。近幾年《財務成本管理》試題總題量均在35道題目左右(08年增加英語主觀附加題),考試時間為3小時,考生要在規(guī)定的考試時間內完成大量的試題,不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財務成本管理相關專業(yè)知識,而且要對輔導教材內容達到相當熟悉的程度。這么多題目分布在教材17章的中,可以說輔導教材中的幾乎每一章都有考題,覆蓋率達到70%;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綱規(guī)定范圍全面復習準備,系統(tǒng)掌握教材主要知識點。
    第二:計算題、綜合分析題比重加大。近幾年財務成本管理試題的計算量較大,大概60分左右,若包括客觀題中的計算,將達到60-70%的比重,而且預計這種趨勢會繼續(xù)保持下去。大部分考生由于只看書復習,運用公式不熟練或計算能力差,是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在熟練、牢固掌握教材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多寫、多算、勤動手、多練習,只有熟練才能生巧;尤其是對計算分析題和綜合分析題,要善于整理與歸納,在考前要做必要的估計,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只有如此,在考試中才可以快捷地做出判斷和處理,才能真正提高計算題、綜合分析題的解題速度和準確性,這也是能否通過這門課考試的關鍵(注:精講習題班主要幫生加強計算分析題和綜合分析題方面的練習和鞏固,側重計算、綜合分析等方面知識的講解)。
    第二部分 如何應付主觀題
    第一:計算題、綜合分析題(主觀題)的考試特點
    1、計算分析題為4~5題,每題6~7分。計算分析題的特點是,通過對財務成本管理方法的計算和應用,考察考生對某一特定業(yè)務的處理能力和熟練程度。計算分析題要求考生在平時復習時,要熟記公式和解題過程,教材中的每一道計算例題都要弄懂弄會,要學會舉一反三,做到真正理解并能熟練靈活運用。另外,為了提高解題速度,平時一定要多做練習;一方面可以多見識一些不同類型的試題達到鍛煉解題的思路;另一方面,可通過對習題思考和計算,提高解題的能力和技巧。
    2、綜合題的題目數(shù)量通常為2~3題,每題分數(shù)根據(jù)難易程度在12~17分不等。綜合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知識全面綜合和系統(tǒng)運用能力。這類試題的特點是題材量大,計算數(shù)據(jù)繁雜,實務操作性強,通常涉及幾章的內容,往往要把幾個知識考查點聯(lián)系起來考查,通常帶有案例分析的性質。綜合分析題由于涉及的內容多,一般要分成若干個步驟,所以,考生在考試時必須認真審題,仔細閱讀題目中給出的資料、數(shù)據(jù)和具體要求,理解題意思路要開闊,要善于將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歸納與分析;通過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找出終的解題思路。再者,綜合題一般分為幾個問,這往往也是解題過程的一種暗示,因此考生要按題目所問的順序答題,同時要注意答題的前后因果關系的銜接和解題過程系統(tǒng)性;另外,考生還要確保性計算的準確性。
    第二:計算題、綜合分析題的解題技巧
    1、詳細閱讀試題。對于主觀題,建議你閱讀兩遍。經(jīng)驗表明,這樣做是值得的,讀題是解題的首要步驟,正確的審題是答對的一半,而錯誤的審題則意味著“全軍覆沒”,其讀題要領是:先從試題的要求讀起,明確問題是什么類型的題型,用筆標注問題的關鍵信息和數(shù)據(jù),看問題有無陷阱、誤區(qū)和盲區(qū);然后,帶著問題去讀題干資料,閱讀時仍然用筆標注關鍵的有用信息,再對照問題與已知資料,一一作出分析、判斷,解題時不要忽略或遺漏重要的關鍵步驟和中間結果,這樣你一方面自己能準確理解題意,不至于忙中出錯;另一方面,你還可能從試題中獲取相關解題數(shù)據(jù)與信息。
    2、問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計算與本題要求無關的問題,計算寫多了,難免出錯。如果因為這樣的錯誤而被扣分是很可惜的。有些考生,把不要求計算的也寫在答卷上,以為這樣能顯示自己的知識,寄希望老師能給高分。而事實上恰恰相反,大多數(shù)閱卷老師通常認為這些考生,并沒有掌握主要的計算要領,不喜歡這類“自作多情”的考生;再者,這既會占用你的答題時間,又影響你的考試心態(tài)。另外,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有的考生在計算出答案后不注意題目問題的回答,而白扔分(一般為0.5~1分)。
    比如(2005年第五道計算題第一問):要求:(1)要估計A公司的股權價值,需要對第4年以后的股權自由現(xiàn)金流量增長率作出假定,假設方法一是以第4年增長率為后續(xù)期增長率,并利用永續(xù)增長模型進行估價。請你按此假設估計A公司股權價值,結合A公司具體情況分析這一假設是否適當,并說明理由。
    答案:評價
    不妥當(0.25分)。根據(jù)競爭均衡理論,后續(xù)期的股權現(xiàn)金流量與銷售增長率同步增長,銷售增長率大體上等于宏觀經(jīng)濟的名義增長率。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宏觀經(jīng)濟增長率大多在2%~6%之間(0.25分)。所以,本題中的10%不一定具有可持續(xù)性,可能有下降的趨勢。(0.25分)
    上面解題過程中后一句回答問題是必須的,否則,要扣相應的0.75分。但有些考生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計算上,而忽略了相應的回答,從而丟失了不應失的分數(shù)。
    3、注意解題步驟。主觀題每題所占的分數(shù)一般較多,判卷時,題目是按步驟給分的。如果答案僅有一個得數(shù)是不給分的,而我們有些考生對這個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致雖然會做但得分不全。這就是有些考生自以為考得很好,而成績公布后卻分數(shù)不高甚至還懷疑老師判卷有誤的一個重要原因。 比如:有2個男孩和3個女孩,每人身上各帶有6元錢。問:他們共有多少錢?(1分) 如這樣做(2+3)×6=30(元)…..可能只能得到0.5分; 如這樣做:(1)(2+3)=5(人);(2)5×6=30(元)…..可能就能得到1分。
    4、盡量寫出計算公式。算式包括:算的是什么、計算公式、計算數(shù)據(jù)的代入、計算過程、得數(shù)和計量單位。在評分標準中,是否寫出計算公式是很不一樣的。通常評分標準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計算出正確答案即可,這里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如果算式正確,結果無誤,是否有計算公式可能無關緊要;但要是你算式正確,只是由于代入的有關數(shù)字有誤而導致結果不對,是否有計算公式就變得有關系了。因為你寫出了計算公式,評卷人員認為你知道該如何做,是粗心或技術處理有誤,有時會酌情給一些分。
    5、注意解題的計量單位。對于計算題、綜合題的答案,考生一定要注意帶上單位,并且單位一定要與題目的單位一致。比如:題目中的單位是元,那么答案就應是780000(元),而不應該是78(萬元)?;蛘哳}目中的單位是萬元,那么答案就應是78(萬元),而不應該是780000(元)。另外,解題時還要注意得數(shù)是要求取整,是四舍五入,還是只進不舍的。
    如:(2005年第二道計算題)試卷的評分標準:計算結果取整數(shù)有“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和“去尾取整數(shù)”兩種方法,在沒有特別說明時,一般可采取四舍五入取整法。安全邊際率一般采用百分數(shù),在本題已明確要求“計算結果取整數(shù)”的情況下,百分號前面為整數(shù)即可(如33%),可有些考生仍然保留兩位小數(shù)或分數(shù),這是十分危險的,不得分的責任只能自負!
    6、熟練使用計算器
    7、認真檢查答案,核對計算結果,注意回答要點的清晰性。計算綜合題解答完畢,一定要認真進行檢查。一是要按做題步驟順序檢查計算過程,尤其是對關鍵性的、比較復雜的數(shù)據(jù)要重新計算一遍,以免出錯;二是要檢查計算結果有無明顯不合理現(xiàn)象。比如,有人計算出來的流動比率高達23:1,復利終值系數(shù)為0.6209等,這顯然是不大可能的或不可能,只能說明計算有誤;三是發(fā)現(xiàn)錯誤進行改正時,必須對錯誤發(fā)生以后的各個計算步驟依次進行改正,不能遺漏某些項目,否則依然不能避免終的結果有誤。另外,一定要注意回答要點的清晰性,尤其是小的主觀問答題。
    如:2005年第一道計算題第三問:說明投資報酬率和剩余收益作為投資中心業(yè)績評價指標的優(yōu)缺點。試卷答案及評分標準如下:
    優(yōu)缺點(2分)
    特點 投資報酬率作為評價指標: 優(yōu)點(1)計算指標的數(shù)據(jù)容易取得、客觀 (2)便于部門之間以及不同行業(yè)之間的比較 (3)滿足投資人、公司總經(jīng)理的需要 (4)便于使用杜邦分析體系 缺點 可能導致投資中心做出與企業(yè)整體利益不一致的選擇
    以剩余收益作為評價指標:優(yōu)點(1)可以避免決策次優(yōu)化效應,使得部門利益與企業(yè)整體利益一致(2)可以根據(jù)部門風險不同調整資本成本,使業(yè)績評價更為合理 缺點:不利于不同部門間的比較
    說明:此題要求1問和要求2問相對簡單,大多數(shù)考生都能得滿分,要求3問雖然意思相近即可得分,但失一半分以上的,大有人在,原因在于思路不清,要點不突出,內容不全,建議采用表格的形式分要點回答此類問題,并盡可能列出能夠想到的所有要點。
    后,強烈建議各位考生答題時應注意三點:(1)所有的題目都爭取答上,不要在一道題上花費過多的時間,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潔,字跡清晰,不能“龍飛鳳舞”,否則會使評卷老師形成的心理劣勢,并增加評分失誤的可能性。(2)以大綱教材觀點為準,不要自己隨意發(fā)揮,盡量不要答出與大綱、教材不一致的觀點,切忌“畫蛇添足”,好對前三年的考題與答案認真體會,并作為答題的規(guī)范參考范本。(3)不要以為答得越多越好,合適就行,不要多要精,條理要清晰緊扣得分點,要恰到好處,不要“自作多情”,得分點是答案中必須回答的內容,切記題中有關的原理、論據(jù)和判斷都是得分點,在答題時要圍繞得分點善于從正反兩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釋保證不離題的一個決竅就是在后的總結中運用試題詞句,這樣能再加深評分者的印象,你會從中深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