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字號:


    高二變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選三)。在對各個學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學生們需要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科目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可謂是學生們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風險未知的主動選擇。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助你金榜題名!
    1.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蘇武傳》
    1.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③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⑤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⑥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⑦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⑨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
    2.古今異義
    1.漢亦留之以相當。相當: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女弟: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7.武等實在。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8.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9.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遺: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10.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會: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義:牽連今義:常作連詞“和”用
    12.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
    13.以貨物與常。貨物:古義:財物今義:指供出售的物品
    1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
    3.詞類活用
    ①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
    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②使動用法
    (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7)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歸:使……歸
    (8)屈節(jié)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詞活用
    (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
    (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4)武能網(wǎng)紡繳,檠_、檠:名詞做動詞,結網(wǎng)、用檠矯正_
    (5)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用車子。
    (6)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7)絕不飲食飲食:名詞做動詞,給他吃的、喝的。
    2.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難于上青天(狀語后置)感斯人言(被動句)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狀語后置)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狀語后置)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彈數(shù)曲(省略句)沉吟放撥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賓語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義。(“以孝悌之義”,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于藍”,介詞結構后置。)輮以(之)為輪(省略句)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詞結構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之利”“之強”,定語后置。)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語)
    以(之)為桂林、象郡鑄以(之)為金人十二(省略賓語)
    聚之(于)咸陽(省略介詞)(人)問之,(士大夫之族)則曰……(省略主語)
    其下(于)圣人也亦遠矣(省略介詞“于”)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師不必賢于弟子(“于弟子”,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3.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
    今義:幫兇、走狗。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
    今義:探究并領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彎曲")
    3、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5、下飲黃泉: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詞結構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爸?,定語后置的標志。
    五、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成江海:無以,表示“沒有用來……的(辦法)”。
    六、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介詞“以”+動詞“為”,使……成為。
    今義:認為。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義:兩個詞。用,介詞,因為;心,心思。今義: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古義:藏身。今義: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詞多義
    (1)于
    青,取之于藍。(從,介詞)
    而青于藍(比,介詞)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對于,介詞)
    (2)而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表轉(zhuǎn)折,但是,連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而且,連詞)
    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連詞)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表順接,就,于是,連詞)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連詞)
    4.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張衡傳》
    一、古今異義詞:
    1.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結交今:①連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分別為統(tǒng)治階級選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漢代,在東漢尤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為一科。亦指被推選的士人
    3.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應薦)。今:不可以
    4.公車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點、標志
    5.尋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處或并列的幾點之一
    6.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國王:古:封建社會貴族的封爵。今:古代某些國家的統(tǒng)治者;現(xiàn)代某些君主制國家的元首。
    7.衡下車,治威嚴。下車:古:官吏初到任;今:從車上走下來
    8.常從容淡靜從容:古義:言語舉止適度得體。今義: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9.連辟公府不就辟:古義:征召。今義:復辟。
    10.其牙機巧制牙:古義:發(fā)動機件的樞紐。今義:牙齒。
    11.覆蓋周密無際周密:古義:四周嚴密。今義:周到細致。
    12.振聲激揚激揚古義:激越、傳揚。此指清脆響亮。今義:激動昂揚或激勵使振作起來。
    13.中有都柱都:古義:大,音dū。又如:軍驚而壞都舍。今義:都市;或用作表范圍的副詞(音dōu)
    二、通假字:
    1.員徑八尺:“員”通“圓”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詞類活用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奇: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
    時天下承平日久(時:名詞作狀語,當時)
    衡少善屬文(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妙盡璇機之正(盡:形容詞活用作動詞,研究透了;正: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皆共目之(目,名詞作動詞,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多,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
    5.高二年級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主語的省略
    例如: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是蛇)黑質(zhì)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承前省主語]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淆之戰(zhàn)》)
    (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逼咴略谝埃嗽略谟?,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jīng)•七月》)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BR>    謂語的省略
    例如“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飾語的省略]
    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中心詞的省略]
    賓語與兼語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動詞賓語,也常省略兼語結構中的兼語。如:
    (趙括)嘗與其父言兵事,(趙)奢不能難(之),然不謂(之)善。
    杞子自鄭使(人)告于秦。
    鄭穆公使(人)視客館。
    屠懼,投(之)以骨。(《狼》)
    介詞和介詞賓語的省略
    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于)河南,臣戰(zhàn)(于)河北。
    試與他蟲斗,(他)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臣言。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旦日,客從外來,與(其)坐談。(《鄒忌諷齊王訥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