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高雅藝術,請離大眾再近些

字號:

高雅藝術要想健康發(fā)展,就不能只盯著人民幣而忘記了人民。只有放下身段、親近人民,才能爭取到更大的傳播與發(fā)展空間,才能真正地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
    自7月3日起,國家大劇院開始舉辦為期45天的“走進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暑期高雅藝術體驗活動”,將安排184場面對青少年的藝術體驗,并推出最低每人15元的家庭套票。
    去國家大劇院看演出,接受高雅藝術的熏陶,是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夢想。國家大劇院是目前中國最現(xiàn)代化的藝術殿堂之一,就是走馬觀花參觀一下,花上10多元門票也不算貴,票價15元一場的演出絕對稱得上“平價藝術”。
    高雅藝術體驗活動的票價雖然低,演出的藝術水平卻并不打折。據(jù)報道,向青少年學生推出的體驗活動包括聆聽弦樂四重奏、民樂小合奏、木管五重奏等高雅音樂,包括合唱篇、童謠篇、民歌、流行歌曲等高水平演唱,還可參與歌劇、電影、戲劇、戲曲、舞蹈等經(jīng)典藝術演示與互動。
    走進人民群眾、融入大眾生活的藝術才是人民藝術。早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就號召文藝工作者要與工農(nóng)大眾打成一片。確實,人民藝術應是受群眾歡迎、根植于群眾沃土、鼓勵群眾士氣、振奮群眾精神、提高群眾鑒賞水平的藝術。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民藝術還應該是公益性的藝術,是群眾能欣賞得起的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大劇院主動降低票價,為更好地服務人民帶了個好頭。
    近年來,一些高雅藝術門票價格高得嚇人,看一場演出動輒數(shù)百元、上千元,甚至更多。居高不下的票價把普通百姓擋在了劇場門外。高雅藝術成了高價藝術,乃至天價藝術,離人民群眾越來越遠。這種遠離人民的藝術,即使再高再雅,也不可能有普適性、廣泛性、群眾性,更談不上服務工農(nóng)大眾。
    高雅藝術為何要賣天價門票?在很大程度上是金錢觀在作祟。有人認為,一流藝術就應該有一流市場價,才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規(guī)律。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藝術確實具有商品屬性,可是,我們也不能忽視藝術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畢竟,藝術還承載著滿足人民群眾精神和文化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責任。因此,高雅藝術也需要眼睛向下,服務普通民眾。
    還有人認為,普通群眾缺乏對高雅藝術的領悟和欣賞能力,高雅藝術就是面向高層次人群的。這種想法也是片面的。高雅藝術健康成長離不開普通觀眾的栽培和涵養(yǎng)。隨著百姓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們對高雅藝術的渴求越來越強烈,他們同樣喜歡陽春白雪,如果高雅藝術長期與群眾隔絕,顯然不利于整個民族文化藝術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國家軟實力的提升。
    服務于人民大眾的藝術才是真正的人民藝術。高雅藝術要想健康發(fā)展,就不能只盯著人民幣而忘記了人民。只有放下身段、親近人民,才能爭取到更大的傳播與發(fā)展空間,才能真正地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