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綜)4

字號:

二、化學
     化學科試題旨在測試考生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所應具有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試題還應考查考生初步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觀察、分析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
     (一)能力要求
     1.觀察能力
     能夠通過對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以及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對這些感性知識進行初步加工和記憶的能力。
     2.實驗能力
     (1)用正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完成規(guī)定的“學生實驗”的能力。
     (2)觀察記錄實驗現象,處理實驗數據和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相應結論的能力。
     (3)初步處理實驗過程中的有關安全問題的能力。
     (4)識別和繪制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的能力。
     (5)根據實驗試題的要求,設計或評價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3.思維能力
     (1)對中學化學應該掌握的內容能融會貫通。將知識點統(tǒng)攝整理,使之網絡化,有序地存儲,有正確復述、再現、辨認的能力。
     (2)能將化學問題分解,找出解答的關鍵。能夠運用自己存儲的知識,將它們分解、遷移轉換、重組,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應用能力。
     (3)能將化學信息(含實際事物、實驗現象、數據和各種信息、提示、暗示),按題設情境抽象歸納、邏輯地統(tǒng)攝成規(guī)律,并能運用此規(guī)律,進行推理(收斂和發(fā)散)的創(chuàng)造能力。
     (4)通過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論證,對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選擇和評價的能力。
     (5)將化學問題抽象成為數學問題,利用數學工具,通過計算和推理(結合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4.自學能力
     (1)敏捷地接受試題所給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將試題所給的新信息,與課內已學過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應用新信息的能力。
     這四種能力范疇,事實上是有重疊交叉的。一個試題可以測試多種能力或是一種能力中的多個層次。
     (二)考試范圍及要求
     為了便于考查,將高考化學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一般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所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的本質區(qū)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
     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五個方面。
     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l.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了解物質的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等概念的含義;初步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與聯系。
     (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4)了解同素異形體的概念。
     (5)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
     (1)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掌握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掌握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
     3.化學中常用計量
     (1)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
     (2)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g.mol-1)、氣體摩爾體積(L.mol-1)。理解物質的量濃度(mol.L-1)、阿伏加德羅常數。掌握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
     4.化學反應與能量
     (1)掌握化學反應的四種基本類型: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
     (2)理解氧化還應反應,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劑、還原劑之間的常見反應。能判斷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并能配平反應方程式。
     (3)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燃燒熱、中和熱等概念。初步了解新能源 的開發(fā)。
     5.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義。
     (2)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
     (3)了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及溶解度曲線。
     (4)初步了解結晶、結晶水、結晶水合物、風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膠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質和應用。
     6.物質結構
     (1)了解原子的結構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質量數與質子數、中子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為例,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
     (3)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含義。理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了解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了解分子間作用力。初步了解氫鍵。
     (4)了解幾種晶體類型(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及其性質。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2)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IA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8.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理解化學平衡的含義及其與反應速率之間的聯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義。理解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4)以合成氨工業(yè)生產為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工業(yè)生產的條件。
     9.電解質溶液
     (1)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
     (3)理解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電離、溶液pH等概念。
     (5)了解強酸強堿中和滴定的原理。
     (6)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了解鹽溶液的酸堿性。
     (7)理解原電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學電源。了解化學腐蝕與電化學腐蝕及一般防腐蝕方法。
     (8)理解電解原理。了解銅的電解精煉、鍍銅、氯堿工業(yè)反應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