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2000版一部:胡黃連

字號:

中藥名稱 胡黃連
    拼音名 Huhuanglian
    英文名 RHIZOMA PICRORHIZAE
    來源 本品為玄參科植物胡黃連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莖。
    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2cm ,直徑0.3~1cm。
    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較密的環(huán)狀節(jié),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鱗片狀的葉柄殘基。
    體輕,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 4 ~10個類白色點(diǎn)狀維管束排列成環(huán)。
    氣微,味極苦。
    鑒別   (1) 項下所得的升華物,加氯仿數(shù)滴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香草酸、肉桂酸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F254 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造,切薄片干燥或用時搗碎。
    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圓形薄片,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
    有白色點(diǎn)狀錐管束,周邊深棕褐色。
    質(zhì)脆。
    檢查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一法)測定,不得過13.0%。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寒。
    歸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濕熱,除骨蒸,消疳熱。
    用于濕熱瀉痢,黃疸,痔疾,骨蒸潮熱,小兒疳熱。
    用法與用量 1.5~9g 。
    貯藏 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