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棄考調查:農村學生改變命運機會趨少

字號:

今年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中有84萬人棄考本報記者調查部分棄考考生發(fā)現(xiàn)他們思想更加現(xiàn)實和多元
    今年是中國的90后第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在高考(論壇)場上,也是“棄考”現(xiàn)象第強烈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今年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報名人數(shù)為750萬人,84萬人沒有報名,也就是說84萬高中生放棄了高考這條傳統(tǒng)的“躍龍門”之路。
    “棄讀”但非讀書無用論者
    惠東中學是惠東的重點中學,正在填高考志愿的日子,學校里掛出了喜報,慶賀一名學生被北大錄取。
    考了490分的李偉強上了2B線,但他已經早早決定不去上大學,所以也沒有參加填志愿,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棄讀”生。考完試后,小李到了廣州一個親戚家的貨庫里幫忙搬貨、搬箱子、裝貨,干了半個月?!拔业谥啦蛔x書是那么辛苦?!毙±罡嬖V記者,“但我不后悔?!?BR>    好大學進不了,差大學不想去,這是李偉強心中真實的想法。李偉強說,當他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他總是覺得上大學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家長老是同他強調這個理念,而很多親戚也上了各種各樣的大學,他也想考上好初中,上個好高中,成為一名大學生。
    經過高一的猶豫,高二的迷茫,高三李偉強打定了主意不讀大學。“如果你能考到600分以上,那么上大學這個成本是劃算的,但如果只能挺多考到500分的話,沒有什么用處?!彼X得班上一些有錢、家里有人當官的同學上學都比較起勁,感覺他們是有計劃和明確的目標在上學,而對于他來說去大學讀書,花四年時間來浪費還不如去工作?!八哪暧挚梢苑e累多少經驗啊?!?BR>    上高三時,小李經??礆v史、職場技巧、厚黑學方面的書。在距離高考兩周的時候,班主任認真教訓了他:“你讀這些課外書是沒用的,你要認真學習,你還是非常有希望的?!崩蠋煹男牡灼鋵嵰埠軣o奈:“我知道說服不了他,社會這么現(xiàn)實,再說什么知識改變命運,很多時候自己都覺得蒼白無力?!?BR>    “我并不認為讀書無用?!钡鎸τ浾叩膯栴},李偉強很認真地說,“放棄高考,不等于放棄人生。大學無非就是多學一點專業(yè)知識,現(xiàn)在網絡這么發(fā)達,我可以通過其他渠道掌握到專業(yè)知識,但生活技能和社會經驗上大學是學不到的。我可以從低做起,學習技術、積累經驗和資金,哪怕干個20年我應當可以創(chuàng)業(yè)了?!?BR>    李偉強的父親把自己的大學夢寄托在孩子身上,但他的兩個兒子都放棄了大學。李偉強的哥哥在三年前參加高考,成績是400分,他的決定和李偉強一樣不去讀大學?,F(xiàn)在他在廣州一家鞋店里打工賣鞋。每個月的工資是1千多元,“工資很低,但他不后悔。他打算到一定時候自己開個店?!崩顐娬f。
    三年后,又一個兒子同樣選擇了放棄大學。李爸爸有點無奈地說:“隨便他啦,他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出去闖一闖也好?!?BR>    農村學生躍龍門機會趨少
    “一等人愛國孝順,兩件事耕田讀書”。多年來對于期望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農村學生來說,只有兩條路——高考和當兵。
    德慶的葛村是一個300多人的小村莊,一條5米寬的水泥路彎彎曲曲近十公里,破落的農家小院掩著木門,門楣上掛著塊斑駁的匾額上書“拔元”二字。村里的老人告訴我們,村里還有一戶人家也是出讀書人的,還有一塊匾叫“恩貢”,兩家都是出了人被選入國子監(jiān)讀書?;謴透呖己?,有著教育傳統(tǒng)的葛村走出了十幾個大學生,但近幾年上大學的卻難以數(shù)得出來。
    聶江從小看著葛村的兩塊匾長大,但他沒有如前人一樣走上讀書之路,他選擇的是當兵,“我們那個班,整個班只考上一個人。我的成績一般,覺得考不上好學校,所以高二就去當兵了,當了兩年兵退伍。”退伍后,他在派出所當過治安員、到公司當過保安。
    由于高二就退了學,聶江沒有高中畢業(yè)證,因為這一張證書他錯失了在軍隊中考軍校的機會。這一點他至今都覺得很遺憾,“在軍隊里考會容易很多?!苯衲?月,聶江辭職在家,至于下一步,他說:“想去學開車,這樣更好找工作?!?BR>    在葛村,烈大伯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目前一個大學生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開支平均得1萬元,上完四年本科,至少得4萬元,這對一個貧窮家庭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而據(jù)德慶縣統(tǒng)計局提供的數(shù)字,2008年該縣農民人均收入6417元,比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高17元。考上了大學還有找工的問題,畢業(yè)后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去打工。
    在聶江班上的棄考群體中,現(xiàn)如今混得好的是小烈。小烈在學校的時候他是出了名的,“打架、不上課都有他的份,成績是倒數(shù)的?!彪S著德慶市大力發(fā)展沙糖桔和貢桔,小烈看準商機成為了沙糖桔和貢桔的批發(fā)商,到田間地頭去收桔子再轉賣出去,去年賺了七八萬元。如今的小烈買了一輛長安的小貨車,熱火朝天地干著自己的事業(yè)。
    去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個調查報告顯示,農村人改變現(xiàn)狀越來越困難,以前農村的孩子可以通過當兵、高考實現(xiàn)“躍龍門”,但現(xiàn)在農村孩子躍龍門的機會越來越少。在某種程度上,與其說是農村考生選擇了放棄高考,不如說是高考放棄了那些貧困的農村考生。
    這種放棄從小學、初中時候就開始了,一方面是對農村教育的大筆“欠賬”,在有的農村語文課和數(shù)學課還是同一位老師教授,有的幾乎沒有接觸過英語(論壇)課,還有的幾乎沒有親手做化學、物理實驗的機會……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本身就處于不一樣的起跑線上?而占據(jù)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城市孩子(尤其是大城市)卻還享受到相對低的分數(shù)線。
    (由于保護個人隱私需要,以上涉及學生名字為化名)
    專家觀點
    關鍵在于提供多元成才途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問題研究專家熊丙奇說,從高考報名人數(shù)下降的具體原因分析,大致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當?shù)厣磾?shù)減少,這與出生人口有關,屬于“自然減員”。
    二是復讀生減少,這與中學課改與高考政策有關,由于各地推行新課改,一些學生擔心課程變化大,不適應新高考,所以放棄復讀。
    三是出國留學增多,這與國內高校的競爭力有關,卻與學生選擇上大學的成才觀無關,隨著境外高校在內地招生力度加大,一些學生可以參加國外的入學考試,申請到國外高校讀書,由此放棄內地高考。
    四是大學就業(yè)壓力增大,考上大學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因此,有的考生放棄高考機會,直接就業(yè)。
    令人遺憾的是,從對放棄高考的學生進行的調查發(fā)現(xiàn),放棄高考并非有多種選擇放在學生面前,而是充滿了無奈:上大學前途渺茫,不上大學前途也渺茫,棄考的學生可選擇的,大多只有一條以農民工的身份進城打工的道路。令人憂慮的是,在高考之外并沒有更多的成才途徑,有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大學學費高就業(yè)難、放棄高考、放棄高中、放棄中考、放棄初中。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qū),這一連鎖反應已經成為事實,出現(xiàn)新的“讀書無用論”,初中輟學現(xiàn)象回潮。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理性高考觀、教育觀的建立,需要打破升學教育模式,提供多元成才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