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發(fā)展和我國仲裁的現(xiàn)狀、問題及趨勢(五)

字號:

五、我國仲裁事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前景展望和人才需求
    (一)發(fā)展趨勢
    民商事仲裁適應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求而誕生,是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因之而它必須服務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個國家的民商事仲裁制度,體現(xiàn)著這個國家社會成員間信賴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直接反映著這個國家的競爭力;而信用制度的發(fā)達與否,則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市場主體誠信意識的不斷增強,又使得民商事當事人愿意通過比較平和的、相對私隱的方式去解決民商事紛爭。因此,作為獨立于行政和司法之外的民商事爭議解決機制,“仲裁”通過調(diào)動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人士裁斷糾紛、化解矛盾,具有當事人自愿、簡便、快捷、經(jīng)濟、保密等等特點,所以深受民商事當事人的歡迎,也為各國政府所重視。這是世界仲裁的發(fā)展趨勢,同樣也是我國仲裁的發(fā)展趨勢。
    (二)前景展望
    我國仲裁要延著《仲裁法》和黨中央、中央政府確定的正確道路發(fā)展,就必須下決心解決存在的問題。雖然,我們不能指望一些仲裁的主事者今天用自己的右手去解決其昨天用自己的左手構(gòu)建的“行政管制”、“法制掌控”、“兼職接任”等等違法問題;但是,有黨和政府的正確領(lǐng)導,有《仲裁法》、《公務員法》等法律和黨中央、中央政府的相關(guān)規(guī)定,有眾多法學和經(jīng)濟學大家以及務實的仲裁人群體,有各大學、研究機構(gòu)和中國仲裁論壇這樣眾多高層次平臺提供的理論支持,有北仲這樣的仲裁機構(gòu)提供的成功經(jīng)驗,上述問題的解決是完全可以預見的。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理由相信,我國的仲裁事業(yè)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完全走上《仲裁法》和黨中央、中央政府確定的正確軌道,也肯定還會有一些仲裁機構(gòu)步入世界仲裁機構(gòu)的行列。
    (三)人才需求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仲裁的發(fā)展首先需要人才;因為仲裁是專家辦案,專業(yè)性很強,對仲裁人才條件的要求很高。香港亞太地區(qū)仲裁組織主席楊良宜教授說,仲裁的好壞取決于仲裁員,倫敦是世界仲裁的中心,其仲裁員是世界有名的,如果倫敦的仲裁員在撒哈拉大沙漠搞仲裁,那里也就成了國際仲裁中心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同學們之中有人會成為很好的仲裁人,而仲裁人首先是法律人。那么仲裁需要怎么樣的法律人呢?我談幾點不成熟的意見,供同學們參考。
    1、需要名副其實的法律人。參照十七世紀英國思想家弗蘭西斯·培根對法官和律師的定位理論,法官是法律的化身,所以要“慎言”,“我思故我在”是其至理名言;律師是法律的自由代言人,所以要“善辯”,“我言故我在”是其真實寫照;那么仲裁人就是法律的踐行者,所以要“力行”,“我行故我在”就是其座右銘。只有這樣,在不同的法律角色位置上和不同的法律文化表識中,分別表現(xiàn)出自己應有的價值,才可以稱為名副其實的法律人。此外,法律人的名副其實,還有個通用標準,這就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教授在歡迎新生的2006年開學典禮上所講的:“要做君子不做小人,當精英不當烏合之眾”;而所謂君子和精英,“就是那些有理想、有激情、有耐心,想干大事的人;有思想、有知識、有責任心,能被委以重任的人;有科學批判精神、能理性思考問題,有能力引領(lǐng)社會往正確方向前進的人;知書達禮,能承擔起傳承人類文明傳統(tǒng)重任的人;有惻隱之心、辭讓之心、廉恥之心和是非之心的人;”總之就是“可以稱之為社會楷模的人”。這個標準確實很高,但并非高不可攀。同學們努力!
    2、需要講誠信的法律人。誠信是立國之本、立業(yè)之本、立人之本。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視誠信為生命。講一個故事:據(jù)《資治通鑒》記載,貞觀6年(公元632年)末,“帝親錄系囚,見應死者,憫之,縱使歸家,期以來秋來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縱譴,使至期來詣京師。”是說唐太宗親自過錄監(jiān)獄囚犯,憐憫將死之人,遂下令縱譴天下死囚,約定翌年秋天來京受刑;結(jié)果,“去歲所縱天下死囚凡390人,無人督帥,皆如期自詣朝堂,無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痹跊]有外界約束的情況下自覺接受國家刑罰,說明“誠信”在死囚價值觀念中比生命更為重要;而且正是由于“誠信”,才換來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唐太宗的寬容和死囚的誠信,今天看來仍有其重要價值;特別是在信用失范、人不守信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的情況下,更加需要重新審視“誠信”的價值。而法律人“講誠信”的關(guān)鍵,是首先做一個老實人。150多年前,只上過兩年小學的大律師,簽署了《解放宣言》、廢除了奴隸制度的美國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曾以《決心做老實人》為題作過一次簡短演講,他要求選擇律師職業(yè)的青年“無論如何要決心做一個老實人”,如果不能成為一個誠實的律師,那么“寧愿不當律師,也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倍\實的律師,就要“勸阻打官司,盡力勸說你周圍的人們和解”,并告誡說“千萬不要挑動打官司,沒有比那種挑動打官司的壞人更壞的了”。唐太宗大赦的故事和林肯總統(tǒng)的演講,對我們今天的法律人來說,應該有所啟迪和幫助。
    3、需要懂禮儀名聲好的法律人。每個人由內(nèi)心世界透露出來的外在氣質(zhì)和形象,直接影響自身名聲的好壞和知名度的高低,有時甚至能夠左右自身發(fā)展;而從其外在表現(xiàn)形式來看,其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又來自于自身的禮儀,因為人與人的交往在任何情況下都離不開禮儀。蒙學《千字文》中有“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的名句,是說人的名聲反映著他的德行、外表體現(xiàn)著他的氣質(zhì),有了德行和氣質(zhì),他的威望和聲音就會傳播的很遠、說話就會有回音。而法律人有了好名聲和知名度,他的事業(yè)想不發(fā)達都不可能。
    4、需要敢于批評又能解決問題的法律人。法律人在維護法律尊嚴上,應該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遇見違法問題就要敢于批評;但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18世紀英國法學家威廉·布萊克斯通教授出版了《英國法釋義》,杰里米·邊沁寫了論主權(quán)的《政府片論》,對布萊克斯通的觀點進行了批判;英國歷史學家蒙塔古在1890年12月編輯出版《政府片論》時,寫了文字量差不多與該書相當?shù)拈L篇《編者導言》,其中有句名言:“我們的目的不是要看布萊克斯通錯誤到什么程度,而是要看邊沁正確到什么程度?!边@應該是敢于批評又能解決問題的法律人需要遵循的原則。
    5、需要懂得感恩的法律人。從人的人格和品德上講,感恩應該是一個好法律人能夠樹立自我形象、傳播自我名聲的不可或缺的美德;首先要感恩父母,還要感恩老師和同學、感恩黨和國家、感恩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乃至整個社會。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法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夠做好自己的法律事務。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有句傳世名言:“一切美德我都想有一些,尤其是感恩這種美德。因為這不僅是最偉大的德行,而且還是其他一切美德之母。”作為一名老法律人,我愿以西塞羅的這句名言與同學們共勉。
    今天講的是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為宗旨的民商事仲裁,因此,我借用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首小詩,來結(jié)束今天的講座:
    愿全人類幸福,永無仇敵;
    愿人們堅不可摧,在快樂中生存;
    愿一切活著的人擺脫苦難,
    愿他們應得的權(quán)益不被剝奪。
    謝謝大家!
    主要參考文獻:
    1、宋連斌:《仲裁理論與實務》,湖南大學出版社
    2、王紅松:《中國仲裁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進仲裁機構(gòu)體制改革》,《中國仲裁網(wǎng)》
    3、陳忠謙:《仲裁的起源、發(fā)展及展望》,《中國仲裁網(wǎng)》
    4、姚俊逸:《世界主要仲裁機構(gòu)簡介》,《中國仲裁網(wǎng)》(蘭州市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羅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