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社會心理學”名詞解釋(2)

字號:

36、態(tài)度:弗里德曼吸收了認知論與學習論的要素,認為態(tài)度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wěn)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
    37、依從:是指人們?yōu)榱双@得獎勵和避免懲罰而采取的與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為。依從行為不是自己愿意這樣做,而是迫于外界強制性的壓力所采取的一時性的行為。
    38、認同:是個體自愿地接受心目中榜樣人物的觀點,信念,使自己的態(tài)度與他們相一致。認同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實際的。
    39、人際關系: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結成的心理關系,它反映了個人或群體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關系的變化與發(fā)展取決于交往雙方需要的滿足程度。
    40、社會測量法:是由心理學家莫里諾提出的一種測量團體(特別是小團體)內成員之間人際關系和人際相互作用模式的方法。
    41、吸引:指的是一個人對于其他人所抱的積極態(tài)度。它是人際關系進一步發(fā)展的前提。
    42、寂寞:是指當我們的社會關系缺少某些重要的特色時引起的一種主觀上的不愉快感。寂寞是個人的內部感受,無法由人的外在表現加以判斷。
    43、曝光效應:我們把這種只要經常出現就能增加喜歡程度的現象叫做曝光效應。
    44、社會交換理論:人們在人際關系中所付出的成本及獲得的酬賞是決定人際關系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人們在發(fā)展與他人的關系時,選擇能給自己酬賞的人,為了獲得酬賞還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
    45、酬賞:指個體從人際關系中所獲得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被愛的感覺或得到經濟上的援助。
    46、自我揭露:指一個人向別人說心里話,與他人共享內心的感受及信息。許多心理學家認為,通過自我揭露讓他人在一定程了解自己,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志。
    47、愛情:愛又叫愛情,它是比人際吸引更復雜更高層的概念,包括審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喚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內的一種強烈的情感狀態(tài)。
    48、人際沖突:是指兩個或更多社會成員間由于反應或希望的互不相容性而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
    49、合作:相對軟弱的個體或群體通過與其他個體或群體的結盟,從而使自己爭得權力或處于有利地位的現象就是合作。
    50、團體:指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的成員結成的集合體,團體的成員間通常有面對面的接觸或互動的可能性。
    51、團體規(guī)范:為了保證團體目標的實現,團體本身必須有制約其成員的思想、信念與行為的準則,這種每個成員都必須嚴格遵守的思想信念與行為準則就是團體規(guī)范。
    52、正式規(guī)范:是存在于正式團體中的規(guī)范,它往往是用正式文件明文規(guī)定的,并且由上級或團體中的其他成員監(jiān)督執(zhí)行的規(guī)范。
    53、非正式規(guī)范:是成員約定俗成的、無明文規(guī)定的行為標準。
    54、凝聚力:指使成員繼續(xù)留在團體的所有正性或負性力量。
    55、社會促進作用:指人們在有他人旁觀的情況下工作表現比自己單獨進行時好的現象。
    56、社會抑制作用:社會心理學家把這種團體情境使個體作業(yè)水平降低的現象稱為社會抑制作用。
    57、小集團意識:它是指團體從表面一致的壓力阻礙了不同意見的發(fā)表,使得團體不能對問題和解決方法做出符合實際的評價和分析。
    58、社會傳染:當有的成員做了某件通常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事,其他人也會傾向于去效仿他。激動的群眾的行為具有傳染性,就好像感冒流行一樣。稱這種現象為社會傳染。
    59、去個體化:群眾中的個人,有時會失去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而覺得責任該由大家負,從而使自我控制系統(tǒng)的作用減弱或消失,一旦個體的控制系統(tǒng)減弱,暴力與反道德行為就可能出現。
    60、從眾:指個體在真實的或想象的團體壓力下,表現出與團體其他成員行為一致的現象。
    61、服從:指個體由于受到壓力而去做那些他們不愿做的事。
    62、偏見:人們以不充分或不正確的信息為依據而形成對某人、某團體或某事物的一種片面乃至錯誤的看法和態(tài)度。
    63、性別刻板印象:指人們有關男性或女性個人屬性的信念與觀點。
    64、健康:指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tài),而不只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
    65、心理健康:指個體能積極地,正常地、平衡地適應當前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人,不僅有良好的自我意識,而且始終能與社會相和諧。
    66、社會支持:指個體在情感上所受到的關心和支持。
    67、個人空間:人們把自己身體周圍的物理空間,視為自身的一部分,這個區(qū)域稱為個人空間。
    68、領域:指某人或團體所控制的區(qū)域。
    69、領域行為;以各種標志劃分出一定的區(qū)域,并且聲明自己對該區(qū)域擁有控制權的行為。
    70、擁擠:指覺得被束縛或是空間不夠的主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