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人際關系心理學復習資料(七)

字號:

第十章 利他行為
    1、決策過程的五個步驟:
    (1)對緊急事態(tài)的注意。
    (2)正確地解釋情景。
    (3)對個人責任的決定。
    (4)對恰當介入方式的決定。
    (5)執(zhí)行助人行為。
    2、影響利他行為的情景因素:
    (1)旁觀者效應 ?。?)情景的模糊性  (3)榜樣人物的作用
    (4)求助者的特點(依賴性、親密關系和吸引力、類似性、責任)
    3、影響利他行為的助人者個體因素:
    (1)助人者的心境?。?)同情和內疚 (3)責任和承諾?。?)個性
    4、利他行為的理論:
    (1)生物學理論
    (2)社會規(guī)范理論(社會責任規(guī)范:指我們對于需要幫助和人負有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回報規(guī)范:也稱互惠規(guī)范,指人們應該幫助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不應該傷害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
    (3)學習和模仿理論(改變利他行為的概率、利他行為作為強化來源、獎勵和代價、模仿)
    第十一章 人際吸引
    1、人際吸引理論:
    (1)強化理論:以強化概念(指行為與影響行為的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也就是通過不斷地改變環(huán)境的刺激來達到增強、減弱或消失某種行為產生頻率的過程)為核心,揭示情感強化和人際吸引之間的關系。
    (2)相互作用論:著重探討交往雙方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對人際吸引的影響,這是西方社會心理學互動理論的一種,是一種“真相倚”情形。
    (3)得失理論(先貶后揚的吸引效應)-阿倫森。
    (4)相等理論(認為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的報酬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一般人所孜孜以求的行為目標。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是以代價和報酬的相等來衡量自己周圍的人際關系的。)
    2、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1)情景因素:時空距離(距離、交往頻率)、結群、體驗)
    (2)個人特質因素(外表和容貌、才華和能力、個性品質)
    (3)類似和互補(類似性、互補性)
    3、為什么相似性能導致吸引?
    (1)類似與相符本身具有一種增強作用。
    (2)類似與相符能保證態(tài)度正確的基準。
    (3)類似與相符能得到預期的報償。
    (4)類似與相符驗證了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4、自我暴露的相關因素:回報、喜歡、社會贊同、非語言行為、自我暴露的速度。